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7期
2014-1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大愛園區課輔班
  特別報導
  發現歡喜.美國
  見證人生真善美
  生命的禮物
  人醫之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7期
  二十一日 沈澱心靈雜質

11-21《農閏九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有感恩心、能包容人,就不易受人我是非影響,徒增煩惱。

淡化「我」,與人和合

生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資訊取得便利,以致許多人缺乏深度思考。偏差的訊息透過網路、媒體渲染,造成人心浮動、是非不分,往往有理也說不清。

「不要論是非,但一定要明是非。」與媒體記者談話,上人感嘆,現在人教育水準提高,卻常常道聽塗說,人云亦云。

「人人本具清淨自性,只是受無明煩惱染著,心起執著;內心充滿『我』,以致無法提起智慧,明辨是非。」

憂心此現象將造成社會紛擾,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而對立;上人呼籲:「人與人之間的『誠』與『情』很重要──唯有提起誠意與覺悟的清淨長情,彼此互信互愛,才能使社會走向安定。」

上人期許人心淡化「我」,但要立「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宏願。「去除『我』,人人合心,則無事不成。」

存感恩,溝通無礙

「這一生或許無法將整部《法華經》講解完畢,但是我會仔細、反覆地解說,引導大家深入法髓,理解此生所行走的慈濟菩薩道,既合於佛法,也印證佛法。」

與編纂處同仁談話,上人期待大家用心留史,引導慈濟人深入靜思法脈,提升道心、精進不懈。

「行菩薩道,不只是付出無所求,還要由衷感恩。有感恩心,就能包容人,不易受人我是非影響,徒增煩惱。」

上人用水質譬喻心境,在一段時間深入經藏後,煩惱雜質已經沈澱了、水質澄清;但要做事時,彼此有成見,心在「人我」間搖來晃去,又會變得混濁。「假如每一個人各執己見,誰也不讓誰,世間的濁氣就會愈來愈重。」

如何修除習氣,不受他人煩惱影響與污染?上人教導:「深入經藏,沈澱心靈雜質;時時以感恩心待人,與人溝通無礙,則能合和互協共成善事。」

培人文,穩定人心

四川什邡市委書記李卓先生等人來訪,感恩二○○八年五月汶川大地震後,慈濟志工迅速展開援助行動。

上人表示:「佛教的道德觀,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慈濟人不請自來;即使過程難關重重,仍以單純的不忍之心,克服困難,將物資送到受災民眾手中,期待以真誠之情,膚慰、安定每一顆惶恐心靈。」

汶川大地震災難援助告一段落,慈濟開始在四川培訓志工;上人表示,這是為了幫助地方安定祥和。

「培訓,是要培養人文。慈濟雖是佛教團體,但是慈濟的宗教觀很開闊──『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舉凡生活規矩、倫理道德、孝順行善,都包含在慈濟人文之中。」

上人強調,慈濟在社區培訓志工,是要帶動人人尊重生命,守持倫理道德,付出無所求。「人心穩定,樂於行善、行孝,社會即能安定。」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