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至十六日 慈悲大愛,護念眾生

11-15~16《農閏九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大慈護念眾生,大愛心包太虛。
播法種,一生無量
《法華經‧信解品》:「譬如童子,幼稚無識,捨父逃逝,遠到他土,周流諸國,五十餘年。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
晨語時間,上人講解此段經文,讚歎佛心慈悲,「大慈護念眾生,大愛心包太虛」。
「佛陀如慈父,憂念眾生背離清淨本性,迷失於六道輪迴,生生世世造業受報;故而觀察眾生根機,找尋接引、度化的方法,對於有緣者能及時度化,對於無緣者也為之鋪展未來得度的因緣。如此『憂念』眾生,就是大悲心;大慈大悲,就是大愛心。」
上人勉眾效法佛護念眾生之心,包容一切,與人和樂相處、與天地共生息。「人人心境開闊,視天地如大宅、眾生如一家人,與天地萬物和平共處,如此世間即是淨土。」
「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上人解說,「一城」是應眾生根機而顯化的方便化城。「此化城就如一國城池,有『防非禦敵』的功用;也是教眾生在心中修築戒、定、慧的城池,防止煩惱無明侵襲。」
除了建城池,還要在城裏「造立舍宅」──以慈悲為舍、性空為宅。上人闡述,具備無私的慈悲心,以及透徹世事本質的智慧,就不會受外境誘引起心動念,而能輕安自在遊戲人間。
「人人皆有真如本性,具足智慧與慈悲,這是無上寶藏。然而凡夫身懷無價明珠而不自知,沈淪五欲,如陷泥沼。佛陀因此入娑婆世界,為眾生鋪展脫離生死輪迴、回歸真如本性的修行道路。」
上人勉眾學習佛陀「大慈護念眾生,大愛心包太虛」,慈悲等觀入人群,持大法、播法種,讓愛與善的種子,一生無量。
入人群,拔苦予樂
北半球已進入冬季,貧窮家庭及流浪外國的難民,無力抵禦寒風雨雪,苦上加苦;非洲伊波拉疫情擴散,國際醫療組織設法前往協助抑制疫情;全球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災害……
連續兩日早會及藥師法會,上人感嘆,立足臺灣,宏觀天下,天天都可看到人間的無常與苦難。「小小的蚊蟲也可以傳染疾病,讓人惶恐不安;還有人心的貪、瞋、癡引發戰爭,讓許多人流落異鄉成為難民;再加上四大不調,地震、大水、大火、風災頻繁;長年受災受難的人,冬天最為難捱……」
人心愈不安定,氣候愈不調順,愈需要菩薩涌現人間。上人勉眾,只要力所能及,慈濟人義無反顧,盡力付出。
「要發心立願,用愛救濟,還要用心教育——凝聚全球愛心,給予苦難人所需的物資,且助其心靈脫苦。」
貼佛心,增長悲智
北區第二梯次「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十六日圓緣,多位年底將受證的志工上臺分享一路走來的心境以及人生轉變。
上人開示勉眾修除煩惱,若能將覆蓋於清淨心上的煩惱層層修除,就能逐步貼近佛心。
「佛陀覺悟後,心境真空妙有,恆住覺悟的『華嚴世界』。『華嚴』譬喻佛心如蓮花般清淨無染,靜寂清澄、美好莊嚴。蓮花除了有清淨無染之德,還有花果並現的特質,從根莖到花果、種子,都能養人、利益人。」
何謂「真空妙有」?上人解說:「透徹世間萬理本質是空,所以不受染著;然而所有道理都容納於本覺慧海之中,智慧覺海遼闊無邊。」
為大愛臺「菩提禪心」製作歌仔戲的唐美雲,也在這梯次培訓委員行列中,美雲師姊曾演繹玄奘法師故事,上人遂以此開示。
「古代小說家描述玄奘法師取經過程,書中有真有假──取經是真、遇到重重困難是真,孫悟空、豬八戒及沙僧是杜撰的;但是這三人表達出人性:有的人很聰明,心思像孫悟空一樣,翻一個觔斗就可以到達幾千里外;有時人心也像豬八戒一樣愚癡、充滿貪念;或是像沙僧一樣,聰明、愚癡都介於兩位師兄之間。」
上人言,孫悟空、豬八戒及沙僧,代表三種不同心性的人,也代表每一個人:有時看似聰明,心念一日多變;有時愚癡,看不清人間事,人云亦云。
「身處濁亂的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切莫人云亦云,聞聲起舞,輕率對人批判、指責。期待慈濟人天天『薰法香』,聞法提升智慧,遇事即能沈著,不會纏縛於人我是非。即使遭遇逆境或身有病痛,也因了解因緣果報之理,能坦然面對而不埋怨,且以灑脫心境看待緣起緣滅。」
上人勉勵大家,行這條人間菩薩道,要深心信解;晨語講解《法華經》,從〈序品〉、〈方便品〉、〈譬喻品〉直到目前的〈信解品〉,「每一句經文以及種種譬喻,都包含深廣法理,且切合人生道理,要用心體會。」
「佛心師志」是每一位委員、慈誠必備的條件;上人教眾要內修「誠正信實」,才能進一步外行「慈悲喜捨」。
「『誠、正、信、實』是慈濟人必備的條件,要以誠待人,做事光明正大,實事求是,且要守住人格。用愛為天下人、天下事付出,慈悲、智慧就能日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