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07期
2017-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純素生活誌
  親師生‧坦白話
  大地保母‧新北市
  慈善臺灣‧石門
  同個屋簷下
  慈善國際‧宏都拉斯
  慈善國際‧菲律賓
  慈善國際‧印尼
  晶瑩童心‧印尼
  健康百寶箱
  志工人物誌‧臺南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07期
  二十日 自度度人



5/20《農四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身為慈航,心為舵手,啟發自性,自度度人。

 

堪忍逆境,慈悲一切

 

《法華經‧安樂行品》:「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說是經,當捨嫉恚慢、諂誑邪偽心,常修質直行。不輕蔑於人,亦不戲論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

晨語時間,上人講述此段經文,勉眾發心修菩薩行,要堪得忍耐逆境,還要開闊心胸,以寬恕、善解來面對任何人與事。「已得人身、得聞佛法,也了解眾生因為迷茫造業而受苦難,要離苦,必須清除自己內心的怨懟與煩惱,不再計較、比較;更進一步走入人群,分享自己如何運用佛法修除煩惱。」

「諸事微末的起因,長年累月隨著人的造作,會成為驚天動地的大災難。佛陀分析種種道理,不是要我們封閉自己、獨善其身,而是能遍傳佛法,讓人人都接觸得到。」

上人指出,佛陀講《法華經》,教大家自利還要利他,就是要讓聲聞、緣覺的弟子,把封閉的心門打開,持法走入人群。修行者要影響眾生的生命、增長眾生的慧命,鼓勵人人把握此生、運用此身,付出造福。

「身是載道器,人人就是大白牛車、是慈航,心就是駕駛;只要啟發深藏於心的清淨本性,每個人都可以自駕大白牛車、自啟慈航,載運很多人到彼岸,自度度人。」

 

志工精神,為眾謀福

 

臺北市政府蘇麗瓊祕書長、民政局藍世聰局長等市府人員在志工陪伴下前來精舍,感恩臺北慈濟人協助、支援八月的世界大學運動會。

黃秋良師兄報告,臺北志工初步估計動員一萬五千人次,在三十一個捷運站服務,每天約十個小時,共二十二天,服務項目包括場館指引、諮詢工作和翻譯。

上人表示,慈濟人平時照顧弱勢者、做環保,若有災難意外,也及時投入救助。慈濟人關懷社會,盡心盡力,無私為大眾而付出,「所謂無私,就是沒有私人的利益,為公眾謀福祉。去年一整年,臺灣慈濟志工為服務社會而動員七百八十多萬人次,不是用錢可以請得到的;而且不只是付出時間、金錢,最重要的是那分心。」

聽聞二十二天將動員龐大志工人力,上人希望大家是在安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歡喜地付出。

 

深切付託,醫病醫心

 

第十八屆慈濟大學醫學系實習醫學生,返回精舍參與醫學人文共識營暨受袍宣誓典禮,上人期許同學們擔負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使命。

「當我為你們掛上聽筒時,很想將雙手放在你們的肩膀上,對你們說── 期待你們的肩膀,要如金剛般健壯,可以挑起天下蒼生的苦,並且協助他們轉病痛之苦為健康快樂。這是我最深切的付託與期待。」

上人教大家進入臨床服務後,要用心學習,用愛親切對待病人,醫病更醫心。「只要醫師以好的形象面對病患,就已經開始對病患的心理做治療了;醫師的親切呵護,對病患是一帖最好的良藥。」

上人說,醫療工作雖然很辛苦,然而慈濟人的默契是不說「辛苦」,而是說「幸福」;因為能為人服務的人最有福。

上人表示,同學如今學有所成,實現心願,成就優異的醫療良能,為人類而奉獻,也要感恩成長過程中無數人的愛護與支援,「有感恩心的人,是最有愛心的人;有愛心,才能讓生命展現最寶貴的價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