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07期
2017-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純素生活誌
  親師生‧坦白話
  大地保母‧新北市
  慈善臺灣‧石門
  同個屋簷下
  慈善國際‧宏都拉斯
  慈善國際‧菲律賓
  慈善國際‧印尼
  晶瑩童心‧印尼
  健康百寶箱
  志工人物誌‧臺南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07期
  沒有時間 去浪費

 

郭貞霞
80歲╱1938年出生
單身未婚,照顧姊姊
經濟來源:過去積蓄

郭貞霞(左二)每月前往安養院關懷比她年輕的「長輩」;她正向爽朗,口條清楚,一點也不顯老。

 

有些老人家自嘲是
等吃、 等睡、 等死的 「三等公民」,
郭貞霞慶幸自己沒有這些問題,
每天為了志工事忙碌,
只怕睡眠時間不夠,
「一想到明天醒來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就很幸福!」

年近八旬的郭貞霞單身未婚,平日照顧患有巴金森氏症的大姊,「同樣都是一餐飯,多煮一碗沒差。」

十歲時,一家人定居在屠宰場旁,她見到豬隻被綁載於腳踏車後座,沿途哀鳴,最後成為剖成兩半的豬肉……她開始素食迄今。姊妹倆都茹素,日常飲食準備算方便,她並不覺得有什麼困擾。

姊姊的女兒定居美國、兒子住在臺北,郭貞霞每天會打點好姊姊的三餐及藥物,才安心外出參與慈濟志工活動,讀書會、諮詢值班、老人院關懷、親子成長班、青少年課程……生活的豐富與忙碌,完全不輸上班族。

有時一大早出門,她先在杯內盛裝好熱水,再備妥五穀粉或饅頭權充早餐;若活動是一整天,那就連午餐、晚餐一併準備好。如果志工活動需要三天,她請同住臺南的三妹來支援照顧。

大家都是老人,更能相互體諒。姊姊不挑食,「有時中午煮一頓,我們姊妹倆就當午、晚兩餐來吃。」姊姊善體人意,不愛麻煩妹妹。

郭貞霞陪伴姊姊,等於是老人照顧老人;儘管她耳聰目明、口齒清晰、思維正向,但其實患有心臟病,得靠五年更換一次電池的節律器來穩定心跳,以維持較有品質的老年生活。

在那之前,她心律不整、心跳太慢,曾經不只一次突然暈眩,幾乎昏厥;不只是心臟病,她還有B型、C型肝炎,骨質疏鬆、肺部鈣化、高血壓,腎功能也不好,長年來每天都要吃五種藥。身體的老化與疾病,經常提醒著她「人生無常」;她時時做好心理準備,「哪天心臟跳不動時,人也就走了。」

儘管如此,她樂觀以對:「能活能動還能付出,是最幸福的事了。」她真心感恩,年紀都八十了,不僅自理生活,還行有餘力做志工,至少不是臥床需要被照顧。

一位老同學,老來生了病、更換人工膝關節,或許是身心不由己的無奈感,一晚打電話給郭貞霞訴苦。「早點休息,好好睡吧,別胡思亂想。」不意掛上電話的那一夜,老同學就輕生了……這警醒著郭貞霞,老年生活與選擇,存乎一心。

老來什麼是依靠?

身為資深慈濟志工,郭貞霞在慈善關懷中見證人生,也反思自己。

曾陪伴一位大腸癌患者,五十多歲的他歷經兩段婚姻,生育四名子女,第二任太太經常吵著離婚。今年二月他不敵病魔往生,再婚後所生的兩名女兒,分別才就讀小學及幼稚園,交由阿嬤照顧。

郭貞霞說,許多人見她單身未嫁,常替她擔心:「沒有結婚,沒有依靠。」但她反而是擔心那兩個小女孩該怎麼辦?即使擁有婚姻或後代,終究也不能保證幸福。

郭貞霞生活重心之一是照顧姊姊;她認為緊密的親情是她最幸福的老年保險。

沒有婚姻、沒能傳宗接代,老來沒人照顧,這是一般世俗想法。在她所關懷的眾多弱勢家庭中,長期處於高風險,需要政府、民間社福資源介入協助;或是貧病交迫、處境堪憐時,家人間卻是不理不睬、冷淡相待。她思考,究竟什麼是人生真正的依靠與保險?

當下,她保持身心健康,繼續付出,反而更為實際;儘管人生何去何從難說,但她仍這麼思維。

在擔任醫療志工時,看到病床旁不一定有孝順的子女。每月固定到安養院關懷長輩,孤寂的老人們少有家人探望,有的人甚至和孩子脫離關係;長年關懷互動下來,慈濟志工反而更像是老人家的親人。

看著這些甚至比自己年輕的老人家,郭貞霞聯想起單身處境;她坦言,一般女性常編織的婚姻幸福藍圖,她卻從來沒想像過;而傳統女性為夫為兒為一家人拎起「小菜籃」的那分幸福感,她也不曾嚮往。

當然她也很清楚,當代社會高齡照護系統,已和過去傳統依賴家族的模式迥異,尤其在志工服務中接觸弱勢族群,深知現代人不分婚嫁與否,都特別需要有經濟能力或以商業保險制度來讓自己「安老」。

郭貞霞坦言,她沒有任何商業保險,但老一輩的她自覺運氣較好,因為六個姊弟間感情深厚,旁人見了都羨慕;一如她照顧著大姊,她也相信當自己倒下時,親情能給她支持。她沒有特別儲蓄,只預留個十來萬,足夠處理自己的後事。

收起事業投入志業

六位手足中,郭貞霞排行次女,父親健康不佳,長年飽受氣喘、胃潰瘍之擾,母親扛起家計、長年操勞。懂事的郭貞霞,一九六一年小學畢業,就到臺北成衣廠工作,一心惦著要分擔母親劬勞。

不久後她返回家鄉臺南,當年成衣工廠多,工作機會不少,於是她和姊姊、三妹一起做電繡,接下了大量訂單,共同打拚賺錢,還一起圓了購屋夢。那些年,三十多歲的她白天忙工作,晚上到補校進修上課,為了翌日能順利交貨,還得經常熬夜趕製。

電腦刺繡聲劃破夜的寧靜,半成品的服裝一件接著一件;寒冬溽暑一年年更替,趕工的機械聲,陪著她取得了初中、高中學歷。就這麼忙到二○○○年代後,成衣廠陸續外移中國大陸,訂單銳減,她收起電腦刺繡事業。

沒有出門當志工的時間,郭貞霞享受閱讀;肢體勞動及心靈喜悅讓她的單身生活不單調。

她從退休的那一刻起,全職投入慈濟志工;雖然一生勞碌,但她認為將老人「回收起來」做事較健康,而不是「老來享福、不再做事」的傳統觀念。

她認同人生只有「使用權」而沒「所有權」的觀點,不覺得不做事是享受,甚至沒空去想那些所謂享受的事。

有些老人家自嘲,是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郭貞霞慶幸自己沒有這些問題,「我還怕睡覺時間不夠!」以前為了事業而忙,總是倒頭就睡;現在志工事繁忙,不早點睡也不行。

郭貞霞無法想像,若每天醒來後閒閒沒事,該怎麼辦呢?人閒下來也是很辛苦的事呀。「只要想到明天醒來還有很多事得做,也是一種幸福吧?」將近八十歲的她爽朗笑說,無論婚不婚或有沒有孩子,人生依靠什麼都很難說;眼前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的她有很多依靠,也很幸福。

 

獨居生活術

做志工最好

口述‧郭貞霞 整理‧李委煌

我們的身體天天在變化,時間也不自覺就浪費掉;我仔細看看自己的皮膚,好像也是不知不覺間變成了這樣。

許多退休或獨居的老人,每天都有許多時間;但只要時間一多,反而容易胡思亂想,甚至因此出現老年憂鬱、睡眠障礙等問題。

我的長輩許多都已往生了,我可以理解,當讓你人生牽掛的親友都走了後,有的老人也會產生恐懼或了無生趣。這樣的老年生活會充滿不安,也很容易憤世嫉俗,對自己的人生很不滿,甚至怪孩子、怪另一半或怪父母。

我慶幸老來能加入志工組織,就像進入另一種大家庭,生活也比較有歸屬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