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 有福氣
 |
黃美玉
76歲 1942年出生
喪偶、獨居
經濟來源:過去積蓄
畫中人物的笑臉如燦陽,咧嘴的模樣跟繪圖者黃金奶奶本尊如出一轍。
|
黃美玉享受 「樸實藝術」 自由揮灑的本質,
彩繪人生, 受邀辦展, 教人作畫。
她忙得快樂、 活得健康,
老人照顧好自己,
就是孩子的福報。
用色鮮豔大膽,陽光滾動炙射,樹木花草盛綻,人物總帶微笑;想像力天馬行空的黃美玉,享受「樸實藝術」自由揮灑的本質,手拿蠟筆快速一揮,就是她的思維出口、情感釋放與壓抑紓解。樸素不矯情的畫筆線條,正反映了她的性格與潛意識。
黃美玉七十六載人生浮伏,世俗人情美醜之景,她已盡皆嘗遍賞過;驀然回首對生命的體悟,一如她反璞歸真的畫風般,都展現在一幅幅洗盡鉛華的創作裏……
她用畫講自己的故事,藉著繪畫,她修練心也修補心。深入素人創作六年,因著過去一頭燙染鮮黃的髮色而被人稱為「黃金奶奶」的她,如今不但舉辦畫展,也教導老人放膽習畫。
黃美玉長年獨居,也享受一人生活;她認為色彩可激活創意,一如所謂的藝術治療,能改善當前老化或退化的趨向與無奈。人生曾經歷的心酸與委屈,如今分享起來卻是談笑風生;難怪也有人稱她「太陽姊姊」、「開心婆婆」等,含蘊著積極正向的意義。
做個成熟老人
黃美玉的母親九十二歲,常跟她慨嘆年邁無用;但黃美玉總鼓勵母親:「你的女兒也老了,我們一起來學做快樂老人!」
黃美玉說,母親因為脊椎手術住院,白天由妹妹照顧,晚上她來負責;她也因此體會到,人生老病死,往往由不得自己,老人家若是活得健康快樂,就是孩子的福報。
她為人子女、為人母親,如今獨居,更清楚如果自己生病倒下,子女就得奔波照料。但,身體老化是個必然過程,面對這躲不掉的必然,到底該如何準備呢?
黃美玉認為,人要有「中心思想」,如此內在才會篤定。她強調,這中心思想無法外求,而是每個人的內心主宰;一個人若有此中心思想,人老了就不會寂寞,也不會有恐懼,「那才是真正的依靠!」
黃美玉接受自己老化的現實;她常鼓勵老朋友說,做老人真好,話講得慢、路走得慢、飯吃得慢,大家多半都能諒解,且搭公車不但免費,乘客還會讓座,「所以,我們都要高興能當老人啊!」
個兒嬌小的黃美玉,肢體語言、講話神情豐富,任何話題談來可幽默可嚴肅,是生命能量豐沛者的典型表現。能接受自己的過往,就不介意詼諧地在人面前坦言;成熟的生命,本該如此吧。
時有時無難恆常
母親十六歲結婚,未滿一年生下了她;父親為了家計,在女兒四歲時遠赴日本,鮮少返臺。黃美玉童年生活不好過,房內連張書桌都沒有,高中不得已輟學,跟著阿嬤學做衣服。
熟悉她的老朋友,知道她幼時的匱乏,習慣稱呼她「小美玉」,彷彿疼惜那內在缺愛的童年。
婚後,先生經營書籍出版,在為友人作保背書下意外負債,憂勞成疾,腦溢血往生,徒留無辜妻小;身為家庭主婦的黃美玉,隻身面對,在醫院太平間裏哭了三天三夜。那時她四十三歲,小女兒才六歲,先生後事還是朋友們湊錢協助才得以圓滿。
 |
黃美玉(前中)藉畫怡情,以畫會友,愛畫的長者活力充沛不顯老。
|
她自幼跟著父母信仰一貫道,長年來是引領信徒的「點傳師」,對儒道思想並不陌生,也懂得世情無常之理,「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還真是無法接受。」先生離世不到一個月,哀慟逾恆的黃美玉,生活開始被債務追著跑,原先一頭烏髮全轉灰白。
個兒嬌小、臉蛋漂亮的出版公司老闆娘,後來剪去長髮,露出素顏,捲袖提桶做起打掃工作;接著又夜以繼日、不眠不休拚製素壽司及素粽,從各市場零售做到大量批發;那段時間,臺中市各市場、各素食館的素食壽司,幾乎都是從她手上製送出去的。
沒有本錢做大生意,「至少做吃的,孩子還有得吃……」黃美玉心想。有幾年時間,她睡眠不足,「我還有母親與孩子,告訴自己一定要活下來,眼前只是暫時的落魄而已……」幸好她意志力堅強,為了讓全家活命,與兒女相依為命的她分秒必爭、拚命賺錢還債。
後來,她帶著女兒投入健康產品傳銷,經常拿到業績總冠軍,每每人一出場就掌聲如雷,極具成就感地獲得了實質報酬。從五十歲經營到六十五歲,黃美玉投入傳銷事業近十五年,最終公司倒了,光鮮燦爛的舞臺散場熄燈,人生又返回原點。
淋漓盡致每一天
生命起落自有其意義,黃美玉就在此際接觸到慈濟,她喜歡這樣的慈善觀,也和一貫道同樣重視儒家修身齊家等淑世思想;而大愛電視臺的器官捐贈戲劇,也讓她特別感動。
她積極參與活動、報名志工訓練;女兒見到喪志的媽媽心境轉移、笑逐顏開,知道媽媽找到了適合她的生活重心。投入志工服務、見苦知福,黃美玉和自己數十年的缺愛糾結「和解」,熱情生活、讓人羨慕。
她認同道家老子的「寵辱若驚」以及「大忍」、「不爭」等不執著觀點,凡事習慣平常心、隨遇而安,並不拘泥外在形式;也許是這樣不受拘束、自在的心態,讓她在七十六歲時,收縮血壓數字依舊不超過一百二十。
 |
黃美玉在家最大的樂趣便是伏案彩繪。洗盡鉛華的人生,提供她不竭的題材,一下筆便如自述人生般滔滔不絕。
|
老來生活,身邊雖無老伴,黃美玉不喜歡麻煩孩子,卻也不贊成孤老、孤僻的型態。主動加入志工團體後,身心也有了歸屬感,「慈濟就是我的家啊!」她以自己為例強調,若結婚只是為了安全感,那其中一人意外離去後,另一位伴侶就會承受不了。
她每天都很忙碌,「我也是刻意讓自己忙一點。」老人若閒閒沒事,她認為反而是孩子的煩惱;若有人說她是勞碌命,那又是不懂她、也不懂老的深意,更別說能理解她為何忙得那麼快樂。
「身體還能使用,多好!」她強調,老人忙點好,表示老有所用,表示身體健康、生活熱情、樂於付出。兒女想來探望母親,還得先去電確認她在不在家;開畫展、教畫、慈善關懷、寫作拍照等,老人家比年輕人生活還豐富。
●
對於獨居的老年生活,難道沒有恐懼嗎?「一個人會恐懼,是因為缺愛。」黃美玉歸納人生經驗認為,「將每天當作最後一天好好來活,就不會罣礙了。」她總是覺得,「將今天活得淋漓盡致都來不及了,哪還有閒功夫去擔憂未來?」
對於一般人忌諱的後事,她也一派瀟灑,「火化後一把骨灰,撒哪兒都好,回歸天地就是了。」她自認這一生什麼都沒能擁有,「內在的自信,就是我唯一的財富。」她坦言,那是人生走過苦難所鍛鍊出來的。
當年因家貧無法完成高中學業,沒想到中老年後學習繪畫、忙於志工,投身更廣大的人生大學,對生命反而學習體悟了更多。
人在七旬時,開始學習用畫來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如實彩繪內心感動,二十多本畫冊琳瑯滿目。她拿著自己的繪本作品,有時到學校跟孩子說故事,有時跟社區婆婆媽媽分享體會。
正所謂人生七十才開始,現在的她是慈濟委員,是素人畫家,是生命老師,是一貫道點傳師,更是年幼時曾立志嚮往的「說故事達人」!
獨居生活術
三秒鐘消除煩惱事
口述‧黃美玉 整理‧李委煌
人老就要認老,學做一個快樂老人;不只認老,更要善待自己,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對別人的話善解,然後煩惱事三秒鐘消除,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年輕時我很美,但老了心更美,心美看什麼都美,我希望自己是個慈祥、慈愛、慈悲的老人家;我也用心將自己照顧好,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才不會讓孩子擔憂。
我吃素五十多年了,清清淡淡地過生活,每天隨遇而安、樂在其中;還有交幾位可談心的好友,不要悶在家裏胡思亂想,否則很容易悶出病來。
雖然身體老了,但我一直還在學習,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要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熱心付出,活力充沛,反而不顯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