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生命中難以承受的慟》線上試閱>>>

  ◆目錄

【推薦序】生命以不同的形態牽繫………………◎盧蕙馨
【推薦序】把「慟」昇華成「愛」………………◎李嘉富

他們身上,有我的思念——許慎慧………………◎涂心怡
直到那天的相遇,她不再執著於「失去」,
因為真正體認到孩子已換了一個形體存在。
投入器官捐贈推廣,
她一次次面對傷口,讓傷痕逐次淡化。

當生死不再只是話題——陳漢耀、吳美鳳………◎賴怡伶
掏拾過往的生死問答,他們淚水滿盈,
卻記得與女兒的約定——
留下來的人要快樂過日子。
於是,他們相互提醒,悲傷要適可而止。

「面對」才能「放下」——施麗真………………◎賴怡伶
曾經,她抱怨上蒼奪走她的依靠;
如今,她無憾於自己已善盡了一個母親的責任。
十七年了,喪子仍是她人生最大的悲哀,
也是一門最困難的功課。

一門最困難的功課——王清菊……………………◎李委煌
曾經,她抱怨上蒼奪走她的依靠;
如今,她無憾於自己已善盡了一個母親的責任。
十七年了,喪子仍是她人生最大的悲哀,
也是一門最困難的功課。

不讓慟更痛——張美瑛……………………………◎涂心怡
先生無故被毆打致死,長年從事教職的她,
不只原諒加害人,還希望透過輔導與教化來啟發對方良知。
這股正念,讓她和孩子們在這一年來,
能夠放下「怨恨」的重量,持續生活動力。

失而復得的愛——張如容…………………………◎涂心怡
四十歲那年失去唯一的孩子,奪走她為人母的身分。
在慈濟,她重拾「母親」角色,
以媽媽心去愛普天下孩子,卻意外擁有更多兒女的愛……

感恩擁有,不陷溺失落之苦——陳谷珠…………◎賴怡伶
中秋夜的團聚後,兒子在睡夢中離世了,
死亡來得太過突然,她卻冷靜面對,
「希望親人自在而去,自己的心要先自在。」
她提醒自己,感恩曾經擁有的一切,
沒有遺憾,就不會生怨……

放下怨,走出心牢——邱秀裡……………………◎李委煌
為何先生選在那個時間、跑到那個地點,
等著被塌下來的樓板壓死,就這樣不告而別?
埋怨、哀傷,把她囚入了心牢……

兒子「意外」救了我——黃明才…………………◎李委煌
獨子意外往生,為他的人生投來一顆最強的變化球;
酒精可以麻醉一時,卻驅不走內心的痛,
直到尋獲對兒子最好的祝福方式……

心念的微妙力量——簡錫堅、陳秀雲……………◎李委煌
「讓悲傷隨風而逝,便有空間迎入更多祝福。」
原以為是助人的「分享」,對自己竟是一種「釋放」,
他們意外發現,每訴說一遍,內心的傷慟也跟著遞減……

不給負擔的陪伴——蘇月嬌………………………◎涂心怡
在女兒和生命拔河的當時與身後,
她內心的孤獨,旁人無法想像。
「他們不硬拉,也沒有告誡我還有多少責任沒盡,
只是靜靜陪伴,適時給我溫暖。」
這分不放棄的愛,支持她緩步從傷痛中挺起……

從苦中自拔——黃淑芬……………………………◎李委煌
明白「生命流轉、來來去去」的道理,
她一次次「棒喝」自己苦澀哀慟的心。
轉念不容易,但她找到了盡快「放下」的方法。

「痛」卻不「苦」——葉高樓……………………◎賴怡伶
先生往生不到兩個月,小小皮肉傷竟讓女兒喪命,
失去,像割走她的心肝肉般痛苦……
體解無常,痛依舊存在,只是學會讓心比較不苦。

把握生的無限可能——劉家汶……………………◎賴怡伶
九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讓她瞬間成了孤兒,
右腿還慘遭截肢命運。
找到活著的意義,她將思母之情醞釀成一股力量,
等待著散發給更多需要的人。

帶著回憶繼續前行—林曾金蘭.劉蘭梅.吳桂霞 …◎賴怡伶
執手一輩子的伴,突然撒手人寰,
是生命中的必然,卻仍教人心傷。
沒有太多的慨嘆與不解,她們只是緩緩調整步伐,
讓人生路,獨行也不孤單。

【悲傷輔導】
接合心靈裂縫………………………………………◎涂心怡

【採訪後記】
情的延續……………………………………………◎賴怡伶
永不消褪的記憶……………………………………◎李委煌
與悲傷共存…………………………………………◎涂心怡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直接連結網址,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