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社區道場─心鄰居,心靈居 013《慈濟社區道場─心鄰居,心靈居》•線上試閱>>>
簡介目錄 】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貳: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參:12345678910

【壹- 15】解開心中惑 撰文.梁妙寬

冬陽暖暖,望著中壢園區內客家圓樓式的書軒,阿玲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

剛離婚的阿玲,心情很低落,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正想尋求證嚴上人的開示,來解開心中的枷鎖。

「需不需要為您介紹上人的書?」聽到何錦如親切的招呼,阿玲的委屈一股腦兒湧了上來,眼眶隨即泛紅,眼淚決堤似地流個不停。何錦如貼心請她坐下來,讓她慢慢訴說——

原來,阿玲因丈夫外遇而離婚。她說,就像被信任的人從背後捅了一刀,心中那種痛楚難以言喻。

離婚後,公婆常到家中探望孩子,她招呼兩位老人家,卻惹得娘家父母不諒解,要她拒絕公婆前來,讓她感到左右為難。

何錦如介紹她看《靜思智慧愛》一書,希望她先讓心沉澱下來,好好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規畫未來的生活,不要因為別人的指責、批評而亂了心;也期待這本書中的生活智慧,能幫助她與家人的互動模式獲得改善。

之後,阿玲成為書軒的常客,她以上人的法語,洗滌心中的煩惱和憂愁。何錦如進一步鼓勵她到中壢園區做志工;每逢假日,常見到阿玲穿梭在園區的忙碌身影。

過去,何錦如是個理直氣壯、大嗓門的人;每週一到書軒當志工,大量閱讀上人的書籍——《淨因三要》、《父母恩重難報經》、《地藏經》等,了解起心動念、舉止動作無不是業,開始懺悔自己的壞脾氣;從《法水洗滌二十一結》中,更清楚明白要如何袪除掉這些不好的習氣。

轉任靜思書軒職工後,何錦如更常與訪客分享《普天三無》這本書。她說,丈夫曾經因為和兄弟合夥做生意,鬧得很不愉快;明白「普天三無」的道理後,覺得親人間實在沒什麼好計較的,心結解了,一家人又恢復和樂景象。

在書軒受到人文薰陶,何錦如養成了輕聲細語的習慣,教育孩子、與人溝通的方式也漸漸不一樣。先生受到她的影響,不再一天到晚交際應酬,還曾陪她一起去做環保。

乘著說話的空檔,何錦如抬頭向外望去,瞧見滿臉笑容的阿玲,站在迎接會眾參加歲末祝福的志工行列中,打著節拍、唱著歡迎歌,和幾個月前憂愁滿面的神情,截然不同。

圖:中壢靜思書軒舉辦心靈講座,何錦如(著白襯衫者)於會後服務請購文物的民眾。(攝影/梁妙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