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貳- 16】校長長工 撰文•黃玉櫻
為了感念慈濟在九二一地震後援建炎峰國小,校長許昆龍一退休就來草屯聯絡處報到,在靜思流通處幫忙整理書籍、擔任諮詢等工作。 「轉換跑道,一切從最基本開始學起。」第一次輪到聯絡處值夜,打地鋪睡在地板上,許昆龍回想起投入教職之初,男老師得輪流在學校值夜,自從擔任校長後,就不再承擔這項工作了;他微微一笑,一點也不以為苦,也許就是那分把學校或聯絡處當成「家」的感覺吧! 慈濟援建五十所震毀的中、小學,志工們用心陪伴學校從廢墟到重建完成,許多校長因此對慈濟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一起走過九二一災難,一起在重建中看見希望,九年來陸續有七位從援建學校退休的校長,和許昆龍一樣,以投入慈濟做志工,作為對社會大眾的回饋。 他們之中,有人揹起麥克風在南投聯絡處的希望工程館擔任導覽志工,親身的經歷使得導覽內容特別能夠引起共鳴;有人加入教師聯誼會,有人投入大愛媽媽和親子成長班,有人承擔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延續他們對教育的熱情。 「認真負責,誠懇又實在。」是南投國小退休校長蔣碧珠對許昆龍的讚譽,「為了加強慈大社教中心的招生,我們一一打電話拜訪報名的學員,對已經參加的學員更是積極關懷。」 住家鄰近草屯聯絡處,只要有需要,許昆龍都是「隨傳隨到」。「他就像隔壁鄰居的伯伯,一點也不像是校長呢!」這是一位教聯會老師對他的印象。 為了減輕課務組成員的辛勞,他帶著老花眼鏡,用「一指神功」打電腦,整理每月親子成長班及慈少班的課務流程,讓大家在討論教案前就能拿到文書資料;上課前,他會提早到聯絡處排桌椅、整理環境、布置報到處,讓班媽媽可以全心全意陪伴學員。
圖:許昆龍在草屯親子成長班籌備會中,為工作人員導讀《八正道》一書。(攝影/簡幼淳) |
【 回首頁 】
版權所有,請直接連結網址,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