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貳- 8】上天留給一條生路 撰文•劉玉鳳
還來不及感覺這場天搖地動有多大,瞬間,房屋倒塌了,四樓變三樓;一樓前的梁柱折斷,造成二樓走廊下斜,形成一個逃生的斜坡,劉紀勝抱著小孫女帶著家人,利用斜坡順利逃出來,他感恩地說:「是上天留給我們一條生路。」 走在台中縣東勢鎮下新庄,房屋東倒西歪,加上餘震不斷,身為一家之主的劉紀勝,突然間有一種不知要帶家人何去何從的恐慌。 「聽說有人在大廟提供熱食,我們就跟著大家前往。看到身穿藍天白雲的慈濟人,頓時心中有很大的安定感。」劉紀勝哽咽地回憶說:「當時東勢地區對外交通全部中斷,這些慈濟人不知是怎麼進來的;我們流著眼淚,吃著麵條,心中百感交集!」 六十多歲的劉紀勝,原本服務於高速公路局。提早十年退休的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努力做善事。退休不到八個月,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全家幸運逃過一劫後,他主動協助戶政單位進行調查,也參與慈濟人的災後關懷行動。 九二一地震後,慈濟在東勢國中設立救災中心;為了持續關心災民,又成立關懷中心。由於當地志工人數年年驟增,二○○六年,關懷中心改成東勢共修處,成為當地民眾凝聚情感的所在。 「人親土親,心中的感受更踏實。」劉紀勝除了就近關懷自己的鄉親,也積極推動環保工作,並且身體力行。每週至少兩天,天剛亮,他就開著環保車做資源回收。他認為,除了有形的垃圾要減量,無形的垃圾更要清除;他很重視自己的言行,要求自己不說「垃圾話」。 慈濟援建的中山幼兒實驗學校啟用後,劉紀勝每天早上到校門口擔任「導護爺爺」,接送學童過馬路。他教導小朋友要對送他們上學的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說「謝謝」,還教導他們整理衣冠,注重儀容禮節,做個彬彬有禮、氣質優雅的好孩子。
圖:颱風過後,劉紀勝等志工來到東勢國小大禮堂,探訪從東勢鎮北方山谷三叉坑撤離的受災民眾。(攝影/劉守源) |
【 回首頁 】
版權所有,請直接連結網址,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