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種子生菩提
無量義經》云法義展轉無量,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初冬時節,證嚴上人為十方歸來的海外新任慈濟委員授證,勉眾發大心願,成為「生百千萬種子」的大樹。
慈濟自一九九一年展開國際慈善救助,至今足跡遍及近半個地球。以此因緣,在五十六個國家地區設分支會所,鋪展無盡的人間菩薩網絡。證嚴上人慈悲濟世的宏願引發善心仁者的共鳴,粒粒種子以信願行滋養,在海外落地生根。
這些種子起初以臺商、臺僑為主,依上人的教誨:「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取之當地,回饋當地。」他們關懷在地的貧苦人家,依不同需求提供濟助,同時須克服種族、文化與宗教的隔閡,以誠意正行獲得信任,進而帶動當地人加入志工行列。
從「一」而生的「百千萬」種子不分社會階層。今年來臺受證的近一千位馬來西亞委員中,有人過去曾是慈濟的照顧戶,或因家人罹病而面臨經濟困境,或因罹患腎病,付不起高昂的醫療費,成為慈濟洗腎中心的腎友。生活自立後,他們心懷感恩回饋,以過來人的經驗貼心陪伴正在受苦的人。
近年來,海外本土志工來臺受證的人數持續增加。例如,種族多元的大馬地區出現印度裔的志工;斯里蘭卡經歷二○○四年的印度洋大海嘯之後,因慈濟人的膚慰,走過喪親之痛的倖存者,如今也有人成為快樂志工。
緬甸志工烏丁屯,在二○○八年納吉斯風災後,領取慈濟發放的穀種。即使歷年來持續經歷天災與蟲害,他依然堅持不使用農藥以保護大地,並效法「竹筒歲月」的精神,在村落裏推動日存一把米的「米撲滿」行動。在經濟相對富裕的澳洲,本土志工為慈濟人環保回收的行動所感動,也跟著投入。
大愛精神殊途同歸,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將二○一六年訂為「慈悲聖年」,並且積極與各宗教代表晤談。十一月初,梵諦岡教廷邀請慈濟參與宗教對談,教宗指出,「慈悲」與「愛」如滋養萬物的母愛,為當代世間所需。
上人也曾多次回憶,五十多年前與三位修女對談,是創立慈濟的因緣之一。當年念念悲心相續,向十方播種深耕,至今蔚然成菩提林,讓憂苦的生命有所依靠,致人心於祥和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