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00期
2016-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特別報導
  助人線上
  高雄志工人物誌
  書摘
  同個屋簷下
  寰宇慈濟
  慈善國際‧印尼
  靜思精舍生活禪
  健康百寶箱
  聞法札記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00期
  十九至二十日 有做才能有得



10‧19~20《農九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有做有得──修來好品德,得來好人緣。

立弘誓願,菩薩化身

「無論在家、出家,只要發大心,立下救度、利益眾生的志願,並且身體力行,就是諸佛菩薩的千百億化身。」今逢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只要心懷慈悲,人人都可以是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

「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身行散發德香、法香,就是佛、菩薩的化身。讓人人得法喜,也願意修學佛法、運用佛法,天下就能因為菩薩而美化。」五濁惡世,眾生多苦難,有身苦也有心苦。上人勉眾發心立願,走入苦難之地拔除眾生之苦,自我成長,也美化污濁的世間。

「福不是求來的,造福才能得福。與其到寺廟拜拜求平安,不如把握有限的人生,分秒不空過發揮良能,為人人拔除痛苦,帶來平安。」

馬來西亞雪蘭莪楊梅花師姊,因罹患甲狀腺腫瘤而氣切,她表示為了清理氣切創口,天天耗用資源、產生廢棄物,所以更認真投入環保,要回饋大地。上人讚歎師姊道心堅定,不因生病而埋怨、改變心志,反而更樂觀、積極為大地眾生付出。

馬來西亞馬六甲洪書珍師姊一生坎坷,投入慈濟後以同理心關懷困苦之人,生活更知足、惜福。面對人生難關,她以靜思語開解心靈之苦,癌症手術後依然認真做慈濟,感動照顧戶跟她一起做環保。

「她們都是『身嬰重病』仍能度人的大船師!用生命呼籲、帶動人人發心。」上人以兩位師姊的身行典範鼓勵大家,發心立願學佛,就要信受奉行。「受持、讀誦、力行,做出典範、廣傳佛法,才能淨化人心、改善人間。」

辭親割愛,肩擔天下

靜思精舍八位近住女於主堂進行圓頂儀式,親友以虔誠祝福之心靜肅觀禮,聆聽上人開示。

「既已發大心、立大願,割愛辭親入師門,從今以後,就要以法為親,轉俗情為法情,虔誠歸向三寶,如法修行、殷勤精進,『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淨化人心、度化眾生。」

上人表示,圓頂,是以大丈夫的身相走入寺院,寺院是修行者生活的道場,也是普天下眾生的大家庭。「要以天下眾生為親,以慈濟菩薩為伴侶,修行自度,還要承擔廣度天下、救濟眾生的責任。」

儀式圓滿後,與家屬溫馨座談,上人感恩家屬大布施,也說明精舍是天下大道場、所有慈濟人的家,「雖然日日忙碌,但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忙得很有價值。請在座的父母家人放心,他們決定了自己此生的道路,是為法出家,並非為生活而出家,請歡喜為他們祝福。」

內修品德,外結好緣

歲月不饒人,人的形貌會隨時間改變。與資深志工談話,上人肯定大家走入慈濟、行菩薩道,隨著時間過去,也為自己打造出莊嚴的「菩薩相」。

菩薩相從何而來?上人表示,來自真實「法入心」。「凡事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帖『四神湯』入心,而且身體力行,與眾和睦相處,自然讓人由衷歡喜而敬愛。有做就有得,『得』者『德』也,修來品德、得來好人緣。」

許多資深志工聞法入心,上人期勉,會聽、會做還要會說,做好傳承。「法在心中,要多多與人分享,為後進者重建信心,且喚回人心的愛與善。」

合和互協,造福人間

一九九一年成立的慈濟美國紐約分會,是美東地區第一個慈濟分支機構;今年四月屆滿二十五周年,十月十六日在林肯藝術表演中心舉辦「千手牽手‧行願五十」慈善音樂會。上人於二十日晨語、早會中肯定大家以經藏演繹傳達慈濟五十年來,在人間力行佛法的理念。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活動中演出「千手觀音」,呼應慈濟人隨處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上人讚歎團員們克服生理缺陷,以精湛的藝術表現獲得全場盛讚,證明「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得到」。

紐約七十六歲的吳和妹師姊,歡喜參與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家中四處貼著歌詞「小抄」,自我提醒不斷背誦與練習。上人肯定師姊將法理從外在的肢體動作深銘於心,學習精神令人感動。

高齡八十一歲的賴克廉師兄與同修張安師姊,在紐約分會成立之初即投入,夫妻同心、同道、同志願;今年七月師姊過世,師兄承受喪妻之痛,仍投入演繹排練,成就慈善音樂會的圓滿。

「要辦一場成功的活動,『合和互協』是先決條件。」上人說,自二月籌備至十月演出,大家殷勤練習、勇於承擔,在正式演繹時展現真功夫,感動了觀眾,也啟動了愛心。「若非全美慈濟人合和互協,豈能有此亮麗的表現!」

現場並透過手機簡訊方式,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水患、厄瓜多強震及海地風災勸募,超過兩千六百名觀眾以行動支持。上人肯定慈濟人帶動大眾愛心。「不只募款,更要募心、募得更多人間菩薩。啟發人人的愛心,發宏願、勤精進,才能凝聚更大善力,救助世間苦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