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 大愛致祥

10‧15《農九月‧十五》
【靜思小語】有愛的地方,就是吉祥地。
施愛療傷
海地二○一○年大地震至今尚未復原,十月初又受馬修颶風重創,霍亂疫情蠢蠢欲動。美國慈濟人組成勘災團,十日抵達重災區萊凱市和傑洛米市,舉目所見一片瘡痍;臨海村落災情尤其慘重,無家可歸的居民在未倒的磚瓦屋騎樓下棲身。
靜思精舍急備合乎海地居民口味的紅豆香積飯,將空運到美國,由美國空軍協助運至海地;美國慈濟人則調集災區迫切所需的生活及醫藥物資。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每一次國際賑災,皆會合諸多善因緣而成就。
出身海地的美國新澤西南湯姆斯河市前市長約瑟夫先生,二○一二年受邀參與慈濟《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演繹阿難尊者,因此被慈濟人暱稱為「阿難市長」。是年十月桑迪颶風襲擊美東,南湯姆斯河市受災,慈濟人在市長協助下迅速展開勘災發放。
此次海地風災,勘災團巧遇正要返鄉關懷的約瑟夫先生,他見慈濟人如同看見希望,積極引見當地政府人員,助益賑災事務進行。「因緣不可思議!」上人肯定美國慈濟人平時的付出,廣結善緣;期盼會合善力,儘快紓解居民受災的悲苦。
災區環境惡劣,美國慈濟人不畏艱辛實地付出,臺灣慈濟人也幕後支援。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昨日帶領同仁及志工,為海地賑災捐竹筒撲滿及募心募愛。上人感恩大家以行動幫助苦難人度過難關。「有愛的地方,就是吉祥地;人間有愛,永不寂寞!」
堅持願力
出生於一九一○年的德蕾莎修女,自幼立志救助窮人,十九歲就到印度實踐志願,四十歲成立仁愛傳教會,在貧民區設立孤兒院和垂死之家;終生不改其志,照顧最貧窮的人,並獲諾貝爾和平獎,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於印度加爾各答逝世。是上人至為推崇的聖人。在她去世十九周年前夕,九月四日梵諦岡為她舉辦封聖典禮,冊封為聖人。
「菩薩在人間,凡人也可成聖人。」上人表示,德蕾莎修女長年行善奉獻,願力隨著年齡不斷成長。「她曾表達不要到天堂,還要走入黑暗、窮困的環境,為苦難人付出。這分發心立願,等同乘願再來的佛菩薩,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救度眾生。」
上人勉眾學習德蕾莎修女立弘誓願,也學習早期慈濟人在克難中寸寸用愛鋪路走過來。
要成為人間菩薩,必須走入苦難之處磨練。上人肯定慈濟人不怕髒、不怕亂,關懷貧病苦難人;自發心立願,就不斷在付出中精進。「堅定信心、堅持願力,牽起分分長情,拓展長情大愛。」
解開心結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災難頻傳。今年臺灣經歷多個強颱,帶來災情,所幸人員大致平安。與北區慈濟人談話,上人說,臺灣面積不大,一個颱風暴風圈就可以籠罩全臺;請大家更加努力照顧人心,讓臺灣更平安。
「推動茹素是淨化人心的重要方法。減少肉食需求,能降低牲畜飼養數量,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且素食減少殺生,能減輕業力、減少災難。」
一對夫妻的孩子被人誤殺,先生提及孩子從小即會自發性捐善款。上人勸慰,既有善根,也未曾與人結怨,心裏亦無煩惱惡念。「要相信他帶著福報而去,再來人間會有好因緣,莫讓心糾結在痛苦中而彼此牽絆。」
上人勉勵,人生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再痛苦也挽回不了已逝的生命。有緣聽法,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就要放下埋怨、牽纏的惡因緣。解開心結,精進不懈地聽法,更進一
步走出逆境對眾現身說法,教育許多人,如此就是捨一子,度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