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根基穩,動力足

10‧8《農九月‧初八》
【靜思小語】靜思法脈以誠正信實為根基,慈濟宗門以慈悲喜捨為動力。
無明風,吹不動
非洲納米比亞三位志工,九月迢迢到南非,觀摩學習當地慈濟志工下鄉訪視、供食給社區孤兒、耕耘大愛農場等慈善行動。此行源自於南非德本跨國團隊三度前往納米比亞帶動。兩地來回有四千七百多公里路程,單程就需要三天兩夜;但南非慈濟人不辭辛勞,致力播撒愛的種子。
早會時間,上人讚歎南非德本慈濟人,效法玄奘法師西行求法、鑑真和尚東渡傳法的精神,發心立願度化非洲民眾,以信心、耐心克服一切困難,顯現人間菩薩的大願力。
「非洲志工多數貧困,生活環境惡劣,卻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付出。生活在平安之地,更要提起使命,不能讓菩提心受無明風吹拂而懈怠、昏沈;要更加精進,讓善心、愛心不間斷。」
修佛法,行佛法
慈濟走過半世紀,過去常有人問,慈濟屬於佛教的哪一個宗派?上人與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等人談話時表示,慈濟人修佛法、行佛法,不同於各宗各派,單純就是當年皈依師父印順導師叮囑的「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信受奉行。
「既要『為佛教,為眾生』,就必須走入人群,號召大家共同行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開展,都是為了救拔眾生身心之苦。」
百年樹人的教育要「固本」,慈濟這棵大樹也要照顧根本。上人強調,「誠正信實」是慈濟人的根本,也是待人處事的原則。「出於至『誠』之心,慈悲濟度眾生,所以付出無所求還說感恩。心念、行為『正』而不偏,將善款涓滴不漏匯入慈濟功德海。出於對師父的『信』而專注投入,做就對了;固守本分,踏『實』做事,故能獲得大眾信賴。」
慈濟人志為菩薩,期待眾生都能得到安樂、幸福,心甘情願付出。上人指出,「誠正信實」是慈濟獨特的修行法;「慈悲喜捨」則是慈濟宗門的精神宗旨。
「誠正信實,是慈濟人的精神主軸;慈悲喜捨,是做慈濟的動力。明確樹立慈濟宗門,是為了廣為推展佛法精神、加強行法的動力,使名實相符。」
閉心關,為眾生
《天下雜誌》蕭錦綿、編劇施如芳女士,以及有鹿文化許悔之、謝恩仁先生等人來訪。蕭女士問及上人童年,上人有感而言,日治時期幾乎天天都在躲空襲、吃番薯簽果腹。
「那個時代沒有個人故事,只有時代背景。回想童年已經沒有畫面,記憶最深的只有慈濟,彷彿換血過了,身體裏都是慈濟細胞……」
上人說,自己的故事很單調,但每天接觸的慈濟人、慈濟事,都發人深省,值得書寫傳世。例如印尼十歲男孩施汪伸,看到牛被宰殺前遭人虐待的影片,觸動悲心而發願茹素,且外出時自備環保杯,不再買包裝飲料;十六歲的哥哥受他感動,也決定茹素,父母歡喜護持,從此變成素食家庭。「童子心最清淨;真誠、單純的心,容易感動、影響周圍的人。」
與顏博文師兄等人談話,上人再次提到,此生修行奉行師父「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囑而「閉心關」。「把心門關起來,關的是世俗門,堅定心志不受世俗污染;也心甘情願把自己關閉在精舍、慈濟的範圍裏。即使每天只在小範圍裏活動,但心繫全天下。」
南非德本慈濟人西行納米比亞傳法,感動當地人為了解慈濟而東來南非求法;即使單趟交通要花費三天兩夜,過程經歷重重考驗,仍阻礙不了決心。上人讚歎非洲本土志工受用佛法,心境「轉貧為富、轉苦為樂」,不但能在惡劣的環境裏付出,還能帶動他人一起行善。
「五十年來,總是為天下災難操心,負擔沈重。但只要看到許多人轉變心念,點亮希望,人人超越宗教藩籬而付出,就會覺得生命有價值,一切辛苦都值得。」
為天下眾生付出,雖然總是忙忙碌碌,但上人表示,心靈很自在,忙得很甘願、很歡喜。「慈濟道路筆直而沒有彎曲,是名副其實的菩提大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