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天地的保護膜

10‧1~2《農九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凝聚愛心與善念,鞏固天地保護膜。
殷勤精進,增長慧命
「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一時的快樂如過眼雲煙,人間無常,瞬息萬變;生命在分秒間不斷流逝,唯有殷勤精進,才能增長慧命道業。」早會時間,上人慨嘆時日匆逝,勉眾把握時間,發揮良能,凝聚改善天地的善心力。
北區培訓慈誠委員昨日返回花蓮尋根,上人欣見人間菩薩代代傳承,發心立願行入人間。「啟發一念愛心,就要起於行動,廣度眾生。從付出中體解人生百態;通達世間道理,心中就沒有疑惑,面對困難總能法喜輕安。」
澳洲伊普市保羅市長與慈濟結緣多年以來,參與慈濟在當地的每場發放,並把握機會募心募愛。今年七月臺東尼伯特風災,當地照顧戶紛紛響應市長帶動的「竹筒歲月」,捐款回饋臺灣。
「行善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積存善念,付出助人。」上人肯定慈濟人在世界各地啟發愛心,帶動人們就地傳揚善法;即使宗教信仰不同,但因認同慈濟理念而能共同行善付出,並引領貧困者造福,讓人人心靈富足。
臺北慈誠黃智川師兄因罹患青光眼,右眼近乎全盲。在法親的陪伴鼓勵下,他認為與其擔心,不如起身做好事,遂日日到環保站付出,十餘年如一日。憑著過往二十多年的聯結車駕駛經驗,時常與志工分享保養及駕駛環保車的技巧。
上人讚歎黃師兄道心堅定,證明人人皆有潛能。「人生莫空過,要把握還能付出時發揮良能,也為來生囤積福慧資糧。」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高雄慈濟志業發展四十多年,人間菩薩從「一」生無量。二日,與高雄人文真善美志工座談,上人勉眾「有志一同,萬眾一心」,運用科技留存歷史,也藉由慈濟人投入救災、行善的紀錄,帶動大眾惻隱之心,接引出更多人間菩薩。
「能幫助別人的人,即是有福之人。臺灣是蕞爾小島,必須累積善念、多造福,才能長保平安;不只一方有難,十方馳援,平時就要匯聚人人的愛心與善力,才能減輕災難。」
北區慈誠委員培訓尋根圓緣典禮,一位培訓志工分享投入醫療志工的見聞。一位退休警察重病,子女不常探視,卻在意著父親往生後的撫恤金;另一位母親得知兒子重病難以治癒,如撕心裂肺般悲痛。上人開示:「問世間情為何物?孰真孰假?人生苦樂憂欣總是幻。發心學佛,就要學習自迷霧中走出一條覺悟之道,力行菩薩道。」
上人表示,菩薩意謂「覺有情」,行菩薩道,要在人與人之間牽起一分清淨無染、覺悟的情,立願、立志為天下眾生付出。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因不忍眾生受苦而心甘情願付出,是『覺有情』;進一步協助生活自立、去除習氣、轉變人生,即是『度眾生』。付出無所求,見到對方得救而心安歡喜,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
上人期許大家用心精進「薰法香」,身體力行作出全球典範,方能持續向十方撒播善種子。「『功』是內修清淨性,『德』是外行菩薩道;『德者,得也』,培養德行自然能夠感動、接引他人。」
氣候極端,災難不斷,上人叮囑要照顧好會員的善根。「臺灣以愛、以善為寶;每一位會員都是臺灣的寶。人人每日發『要做好事』的善心,就能聚集成一股福氣、鞏固天地的『保護膜』。期待人人虔誠,招來大眾行善造福的心念,讓天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