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爸爸,我們一起做慈濟吧!
◎撰文‧陳惠瑩(馬來西亞) 插畫‧劉家汶

 

曾經以為父親是「無理取鬧」,阻攔我做慈濟;

直到他也參與了志工,

我才明白他當初不是不認同,

而是疼惜我……

 

那一夜,如往常會議完畢後走出巴生慈濟會所,腳步加快、心跳加速地「跳」上我的小車,立即把車門上鎖,即便是熟練的動作,這一帶治安不寧總是讓自己惶惶不安。

街上無數盞路燈,車子緩緩駛過,窗外是皎潔皓月和星光閃爍的長空夜景;但想起家中嚴父,時刻質問我因慈濟活動頻密而多次晚歸的一臉嚴厲||

「又是這麼晚才回來?」

「到底是什麼活動、什麼會議需要弄到那麼遲?」

「你上下車時是不是都很暗、很靜、都沒人潮?」

「你是不是還沒吃飯,臉色怎麼一天比一天更蒼白?」

我總是不吭聲,敷衍回應幾句,便靜靜地走進房間,雙膝跪地、雙手合十、雙眼闔閉,面向窗外黑漆漆的夜空,默念:「菩薩,讓爸爸認同師父,認同慈濟志業,安心讓我做慈濟吧!」

 

餐桌上「談判」破裂

 

日子依然過得挑戰。一邊告訴自己要守孝道,在父母面前調和聲色,另一端又為自己揚聲辯解;一項又一項的活動,一次又一次地奪走了父女間彼此的信任。

直到那天,我如常在活動後帶著疲憊的身軀但充滿法喜的心情回家,才剛踏進家門就感覺氣氛不對。走在客廳與廚房之間的小走道,父親剛好跟我擦肩而過,卻默不作聲。

當時,腦袋裏馬上出現疑問:「這不像平常的老爸,該不會是風暴前的平靜吧?」但一天天地過去,沒有「風暴」,反而是靜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母親為這緊繃的氛圍而擔憂,卻又愛莫能助。

「爸,這些日子如果我有說錯什麼,對不起!」望著正在用餐的父親,我鼓起勇氣向他懺悔:「請您一定要放心,因為我不是在外遊蕩、闖禍,而是用您給我的身體為社會盡一分薄力。」

父親沒做任何反應,繼續用餐,我心存不服地接著說:「爸,我沒有不乖,也沒有叛逆,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是對的事……」「夠了!」話未說完,已被父親這兩個字重重切斷。我頓時感覺鼻子很酸,眼睛很痛,熱熱的淚水從臉頰滑下,哽咽地完全沒辦法繼續發言……

自小扮演家中乖乖女角色,事事順從父母,沒想到會有跟父親「談判」的一天。所幸那憋太久的想法脫口而出以後,沒有喪失心中信願,反之有從「心」出發的方向,放下那惱人的執著,認真改變自己||調整生活作息、避免活動後不必要的逗留、用心安排時間表等,取得家業、職業、志業三方面平衡,進而緩和家人對我的擔憂。

 

當父親穿上志工制服

 

不知是否因願力上達諸佛,在社區組長誠心邀約下,父親願意到離家不遠的環保站幫忙,也開始參與慈濟活動||新芽獎助學金訪視、醫院志工、志工成長班、心得分享、戲劇表演、入經藏演繹手語等。

由於父親自幼接受英文教育,面對甚多中文字或詞句時,總會好奇向志工們討教。在這仁善薰陶浸潤之下,父親逐漸了解到慈濟志業絕對需要有人來成就,而這片大良福田永遠等著人人來耕。

這一切對我來說得來不易、意義甚重。這不僅讓老人家有個理想的退休生活,更有效平息我們之間的對立。

「我這樣穿還可以嗎?」父親第一天穿上灰衣志工服,自豪地問。

「褲子不要穿這麼高啦!好土……」我忍不住噗哧一笑。

望著當初連出席慈濟舉辦的講座都不願意的父親,今天竟甘願在環保站付出;過去質問慈濟精神,如今竟滔滔不絕地跟異族同胞說慈濟;如此蛻變,我心感動滿溢。

原來度家人確實不容易,除了恆持耐心,更要相信大環境助緣的力量。我也終於明白當初父親不是不認同,而是疼惜我;不是不願意參與,而是沒有善知識的接引。

我期許自己不忘法親的成就,更祝福父親永續慈濟因緣。爸爸,我們一起做慈濟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