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漂泊人生 向幸福靠岸
◎撰文•胡青青

唐江湖結束跑船生涯,賣饅頭養家,

生活安穩了,卻有許多抱怨與不平,

更不信人間有真情。

直到透過鏡頭看盡人生無常與美善,

他才發現,

幸福原來一直在身邊……

 

真的還是假的?不會做戲給人看的吧?又不是親人或認識的人……」唐江湖看著電視螢幕上,那一群藍天白雲的志工參與救災的身影,一臉不相信地說著;因為這些畫面,完全顛覆他近六十年的人生經驗。

也是因為好奇與質疑,讓他以試探、找碴的心理,開始參與慈濟活動,並且成為人文真善美志工一員。八年時間過去了,無論是記錄志工的人生故事,或是像卡玫基、莫拉克風災等重大災難,都讓他的心有了轉變。他懺悔地說:「以前對生活總有許多抱怨及不平,現在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原來幸福一直在我身邊。」

 

讓父母擔心 讓妻兒懼怕

 

「你們在幹什麼?」一聲斥喝,小學四年級的唐江湖跟幾位同伴,下意識地將手上的菸一丟,隨之拔腿往巷弄中鳥獸散,緊追在後的人拉開嗓門喊著:「我認得你們,你們跑不了的,回頭跟你的父母說……」

在那民風保守的年代,受日本教育的父親對待子女態度嚴肅,平日也難得跟他說上兩句話,加上母親是父親續弦,同父異母的兄弟們都比他年長許多,彼此少有互動,種種親人間的疏離情感,讓身為庶出的唐江湖覺得不被關愛及重視。每每因不良行為遭到父親責難與教訓,並未令他因此難過或懊悔,反而有點沾沾自喜──因為他的行為,已經引起父親及家人的注意。

上了中學之後,打架鬧事更是家常便飯,養成唐江湖放蕩不羈的暴躁性格。「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番局面。」一直是家人眼中頭痛人物的他,為了證明自己,退伍後馬上跟著朋友北上工作,後來在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跑船去了。

經由親友介紹結婚成家,但他的心像他的工作一樣,四處游移靠不著岸。「你難道不考慮換工作嗎?」在一次下船返家休假時,妻子忍不住問了這句話;他想這份工作待遇還算優渥,「有必要換嗎?」心中的困惑隨即被下一句話重重擊潰:「孩子大了,我管不動了,你不幫忙,我怕……」

一直以來,他知道自己是讓父母擔心的孩子,曾幾何時換他得憂心孩子的教育。不想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缺席,最後他決定辭去跑船的工作,跟著一位外省老兵學做饅頭,在旗山開起饅頭店營生。

或許不受拘束自由習慣了,不善溝通的他,常因一些瑣事而勃然大怒,妻子與兩名子女也只能默默忍受他的壞脾氣。

唐江湖成家後,依舊習慣於漂泊四方的自在生活,直到妻子一句話提醒,他才驚覺應該要改變自己,投入心力參與家庭生活。

(相片提供/唐江湖)

質疑慈濟 愈了解愈深入

 

有一天,無意間看到電視播放著慈濟志工救災情景,因為好奇及難以置信,他開始固定收看大愛臺,同時生起想認識「慈濟」的念頭。一回上雜貨店買菸,發現老闆的女兒竟然就是慈濟志工,他興奮地跑回家跟妻子說:「我找到了!我想去看看慈濟到底在做什麼。對了!什麼是『會員』啊?」

忙著家事的妻子停下手邊工作,半笑半認真地對他說:「『慈濟會員』是指有愛心,而且願意每月固定捐善款助人。」「那要捐多少呢?」「捐款隨分隨力,一百元、五十元都一樣,最重要是發那分善心。」妻子真摯地說。

唐江湖回想從電視上看到的畫面,接著鄭重其事地說:「那行。我們也加入吧。」沒想到妻子笑著對他說:「你早就是十幾年的慈濟會員了!就怕你反對罵人,所以我都偷偷地做。」唐江湖不甘示弱地說:「捐錢是小事,我在意的是有沒有將這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為了讓先生更了解慈濟,妻子商請旗山區慈濟志工施家亨帶著他參加活動。

唐江湖直率表示:「我只是來看看的,你們是不是跟電視演的一樣?」對於他的質疑及試探,志工完全不以為忤,反而熱心介紹一本本上人著作供他閱讀。唐江湖從小就認為自己不是讀書料,卻對《衲履足跡》非常有興趣,尤其是上人說的「普天三無」,不時都可以從慈濟活動及訪視個案中得到印證。

深具義氣的唐江湖見到旗山地區男眾志工不多,加上當地幅員遼闊、交通困難,隨即二話不說承擔起司機的任務,載著志工們深入山區訪視個案。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七十幾歲的阿雲阿嬤(化名),大兒子因病往生,小兒子吸毒入監服刑,她以賣玉蘭花的微薄收入扶養兩個尚在就學的孫子。當志工前往關懷時,阿嬤總是說:「我無所謂啦!唯一不放心的是這兩個孫子!」

為了讓阿嬤放寬心及了解她的近況,志工總是三天兩頭上市場找她,一方面陪她說話,讓她有抒發情緒的管道;其次則是照顧她的生意,讓她得以維持生計。在這過程中,唐江湖感受到志工們那一分最溫暖、體貼的心。

一年後,當阿嬤兒子服刑完畢返家,因工作不穩定而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家製造不少困擾時,他開始心生疑惑及無力感,「還要繼續幫嗎?他吸毒被關,回來還這樣……」

但是訪視志工總是耐心說著:「人都會犯錯,如果他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會這樣就放棄嗎?」唐江湖開始反思:「從小就是家人眼中問題人物的我,如果不是妻子及家人的包容,真不知道我的人生會是如何?」

看到志工用心帶著阿嬤的兒子參與環保回收及志工活動,期盼他能走回生活正軌,凡此種種,讓唐江湖不由得佩服志工的傻勁。加上山區個案有許多隔代教養的問題,慈濟除了給予經濟補助,更多是長期的陪伴與關懷,直至孩子能健康成長獨立,甚至學會付出,這些都讓他更堅信「以愛傳愛」的力量。

 

耳順之年 勇於學習攝影

過去對攝影、電腦一竅不通,投入人文真善美記錄工作後,唐江湖認真學習拍攝、構圖技巧,幫慈濟留史。(攝影/李黎鐘)

二○○五年,唐江湖拋棄過往的懷疑及偏見,毅然決然參加慈濟志工培訓,並在同年投入人文真善美的記錄任務。他回憶地說:「那是個颱風天停電的夜晚,一片漆黑中,志工點著蠟燭如期做著人間菩薩招生的愛灑茶會,透過燭光我看到每個人臉上的虔誠……」畫面深深感動他,但現場卻沒有人記錄拍攝,當下即決定參與人文真善美課程研習。

為了做好這件工作,他一口氣花了五萬多元添購相機及相關器材。拍照技巧與構圖,只要多累積經驗就會上手,但操作電腦敲鍵盤打字對他來說才是最大考驗。「ㄅ、ㄆ、ㄇ……嗯,是三聲,還是四聲……」他吃力地拼音,中文發音不標準外加「一指神功」,往往折騰了三、四個小時,還是無法完成照片圖說。

即使做到搥胸頓足,他卻從沒放棄的念頭。有志工建議:「何不用手寫板來輸入?」他嘗試做了幾天,最後還是決定靠鍵盤敲打鍵入文字,他的理由也算是對自己的要求:「如果一直依賴手寫板,我就永遠學不會打字。」

除了堅持學習新事物,當他騎機車穿梭在旗山大街小巷賣饅頭的空檔,他會努力地勸募、說慈濟,不忘適時向孩子們傳播盡孝及上進求學的觀念;許多孩子接受到他的啟發,紛紛捐款行善。

他有感而發地說:「孩子心念是單純的,你給他好的觀念,他就會有好的改變,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一整個家庭。」唐江湖覺得傳善法的方式很多,成為人文真善美志工,記錄人間美善是其一,除此更要善用各種機會說慈濟,讓善的力量能共聚。

 

記錄天災 改寫人生觀

莫拉克風災後,慈濟在高雄杉林援建永久屋,二○一二年元月並舉行民族大愛國小移交典禮,唐江湖不只記錄影像也隨時補位,圓滿籌備典禮相關事宜。

(攝影/莊慧貞)

唐江湖凡事好強不認輸,卻在二○○八年卡玫基颱風來襲後,有了不一樣的改變。他感慨地說:「以前我覺得『人定勝天』,但面對大自然反撲時,人卻是如此不堪一擊……」

參與緊急救災記錄時,眼前他所熟悉的家鄉景色,在一夕間全變了樣,楠梓仙溪如巨龍翻騰,摧枯拉朽般毀壞沿路橋梁及建設,以往青翠的山體,在風災過後,裂出一個個夾雜泥流的大口子,所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更是讓他心疼。

他慶幸自己能有機會,為災後的重建工作付出一點心力;但一年後的莫拉克風災,卻帶來更椎心刺骨的傷痛。當小林滅村的消息傳來,他坐在電腦前,看著去年在小林村救災及打掃的一張張照片,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但腦中的記憶卻是如此清晰,他喃喃地說:「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那分悲傷,催化著他更用心於救災與記錄的工作。

「老闆,你今天又不打算開門做生意?」看到唐江湖一身裝備準備出門,客人忍不住問;他只能笑著回說:「歹勢啦!」參與卡玫基救災時,他就曾考慮結束饅頭店的生意;到莫拉克風災後,這個念頭就更堅定。有人擔心他這樣生活沒問題嗎?他爽快地回說:「只要省一點,沒有太大的問題;況且我只聽過『貪死』,沒聽過『餓死』的。」

因為加入慈濟,在佛法的浸潤下,唐江湖的暴躁脾氣有了改變,也不再跟人惡言相向,其中感受最深的妻子說:「以前脾氣說來就來,誰也壓不住;現在不一樣了。」

唐江湖想起以前對家人的不諒解及荒唐作為,深感懺悔,也感謝老天爺的眷顧,更感恩妻子二十年來默默地為他植福;而人文真善美的功能,更讓他看盡「無常」示現及人間至情至性的美善。

 

 

 

 【作品分享】 一個眼神千言萬語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後,慈濟援建杉林大愛園區,提供受災鄉親遷入。學童離開山上的學校,離開熟悉的家鄉,學習受到影響,於是一群慈濟教師聯誼會成員默默擔起重任──從寄讀時的陪伴照顧,到開學後每週三下午半天的課後輔導,分秒認真付出,讓莘莘學子能夠在新環境中安心就學。

看著建立起情感的師生,我不禁思考著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誼,究竟要如何表達呢?或許一個簡單的眼神即可勝過千言萬語吧!因此我按下快門,記錄這分溫情。

 

 【作品分享】  活出傳統

二○一○年,杉林大愛園區的那瑪夏鄉與桃源鄉布農族人,舉辦「射耳祭」活動;藉由此項傳統祭典,祈求族人能夠在此安居樂業,並傳承發揚部落文化。

音樂繚繞活動廣場,盛裝打扮的少男少女翩翩然地舞出傳統,此情此景可能就如同族中的長輩、甚至是先祖一般。我在此千百年如一日的儀式中,見證了文化的生命以及活力,並不會輕易被外在因素擊潰。或許只要心能認同,即便是身在異地都能不亢不卑地懷抱傳統,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邁向何方。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