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生日心願:跟著上人腳步愛眾生
◎撰文.朱瑤琳
 |
多明尼加本土志工威爾佛多(Wilfrido)帶領拉羅馬那慈濟學校孩子們排隊,準備領取制服。(攝影/朱瑤琳) |
十五年前,
多明尼加拉羅馬那的孩子們沒有學校、家長沒有工作,
只能倚靠附近的垃圾山維持生活。
直到慈濟學校啟用,
展現教育的魔力,改變了社區的風貌;
居民紛紛跟進行善的步履,
一起自助助人!
十五歲的生日,在多明尼加的習俗來說非常重要,象徵著一個人的轉變,特別是女孩成長到十五歲,父母總是會為她舉辦慶生儀式;而這也是多明尼加慈濟人想慶祝志業在此地推展十五周年的原因之一。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日起,喬治颶風(Hurricane Georges)重創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多明尼加,也將慈濟種子吹送到此,一群臺商受到慈濟人無私大愛的賑災精神感動而付出行動,在一九九九年正式成立多明尼加慈濟聯絡點。
位於多國東部的拉羅馬那(La Romana)是颶風登陸點,是慈濟關懷發放的重點區域,並決定在災後援建學校;二○○○年慈濟學校落成啟用,讓惡臭、蒼蠅滿天飛、人狗爭食的垃圾山貧民區,轉變成孩子可以整齊穿著制服上學、水泥房林立並有電力及水管基本設施的新社區。
斐莉西亞(Felicia)二○一三年畢業於拉羅馬那慈濟中學,媽媽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獨自扶養五個孩子,排行老三的她,擁有天生好歌喉,簡陋房裏擺著數不清的獎盃,都是她參加歌唱比賽得來的肯定。
在三月二十三日慈濟十五周年慶晚會中,她特別演唱中文版的「普天三無」;而慈濟學校一年級至五年級小學生,則呈現西班牙文的「普天三無」手語,氣氛莊嚴,深深感動在場近三百位會眾。
這二十一位小學生從完全不懂手語到可以完美呈現,幕後功臣是本土志工賈西亞(Garcia)。他是慈濟學校夜間部成人班的清潔工,兩個兒子也就讀慈濟學校;兩年多來他跟著慈濟志工腳步訪視社區,並承擔許多協調工作;這兩個多月來,他與學生們展開手語集訓,這場演出也讓來自首都的慈濟志工們深感驚喜。
晚會中播放「多明尼加十五周年紀念專輯」,由本土志工以西班牙文後製配音;影片呈現慈濟學校不只有幼稚園到國中部八年級,還陸續開辦了夜間部與週六成人班,因為這所學校,學童和家長都有了追求夢想的希望。
誠如來自美國新澤西的慮瑢師姊分享,從影片中看到了十五年前和她一起併肩勘災的娘子軍們,如今都已出現白髮與皺紋,心中難免不捨;但看到當年撒下的種子今天菩提成林,充滿了感動。
 |
每一年,美國慈濟志工跨國來拉羅馬那慈濟學校辦理義診,今年三月下旬更致贈五百二十七份醫療包給慈濟學校學生家庭;體貼有些居民不識字,慈濟人將藥物外包裝用小圖示說明用藥方式。
(攝影/劉啟多)
|
距離遙遠但貼心
目前定居多明尼加的慈誠、委員人數不超過十位,我在二○○○年因為工作來到這個以陽光及海水吸引觀光客的度假勝地;曾經以為自己會像一般外交人員一樣,只是這片土地的一個過客,在六年任期結束離開。
沒想到,在此我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個伴,成立小家庭;二○○六年離開職場後,進入大家庭「慈濟」,全心做志工。父母給我生命,上人給予我慧命,在異鄉,我身體力行「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志業,希望能同時行善又行孝。
人間菩薩招生,一直是多明尼加慈濟人積極推動的工作,也因此每年辦理本土志工培訓。今年二月份,我與慈揚師姊跨海前去瓜地馬拉,承擔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講師;而這次十五周年慶,也邀請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的八位志工前來,進行全程西班牙文的課程;並透過訪視老人院,讓新進志工了解慈善關懷最主要的不是物資多寡,而是那分真誠與愛。
這次培訓課程學員,包括拉羅馬那社區八位、首都三位本土志工。其中貝羅(Luis Beiro)師兄二十多年前從古巴移民到多明尼加,服務於多國第一大報《立思鼎日報》(Listin Diario);曾因公訪臺,也特別注意到臺灣莫拉克水患時,多明尼加慈濟人上街募款賑災的行動,因此與慈濟結緣。
他說,慈濟以尊重和無所求的心付出,非常值得多明尼加人學習,於是他以自身專長將慈濟介紹給更多人;他多次報導慈濟活動,並積極促成該報社長范胡(Franjul)先生於訪臺行程中拜訪慈濟。此外,每年到報社實習一年的記者系學生,更是他努力要帶進慈濟的生力軍,因為他認同上人所說,救世要從救心起,而讓這群社會中堅認識慈濟、加入慈濟,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一○年起,貝羅在每年國際書展辦理個人著作簽書會,並將銷售所得全數捐給慈濟;二○一二年底他生了一場大病,全身插滿各式管子,躺在加護病房將近一個多月;他一直以堅定的意念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因為他要繼續寫出更好的創作,分享給更多愛書人。
二○一三年底,他的健康情況逐漸穩定,出版兩本新作,感恩捐血給他的善心人士,及從鬼門關將他救回來的醫護人員;儘管他必須面對長期就醫的經濟壓力,仍然將全數版稅捐給慈濟。
貝羅在二○一一年成為慈濟見習志工時曾提到,很感恩在他年近六十的時候找到人生另一個方向,就像一個新生兒要從頭學習;而在這次本土志工培訓課程中,他穿上了藍天白雲制服,成為培訓慈誠。
他從慮瑢師姊手中接下制服,立願將好好照顧自己,因為他想要回臺灣親自告訴上人,在這個文化、語言完全不同的西方世界有很多貼心弟子,他就是其中一位,願意跟著上人的腳步去愛眾生!
 |
多明尼加聯絡處十五周年慶系列活動,多明尼加、宏都拉斯、薩爾瓦多慈濟志工齊聚一堂精進,貝羅師兄(左一)分享心得。(攝影/李翠玲)
|
‧拉羅馬那慈濟學校小檔案‧
一九九八年喬治颶風在多明尼加造成嚴重災情,美東慈濟人承擔起賑災工作,將來自全美的愛心送給波羅(Polo)和拉羅馬那的居民;在多次前往拉羅馬那垃圾山發放和義診時,看到許多失學孩童在街頭流浪,還有社區裏一間不到十坪大、連屋頂都沒有的臨時教室,擠滿五十多位學生,志工當下承諾為居民蓋一所學校。
歷經半年多奔走協商,政府終於撥了一塊一千多坪土地作為建校之用,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七日,慈濟拉羅馬那小學動工,二○○○年二月四日完工,共有六間教室,以及圖書室和辦公室,是當地設備最完善的一所公立小學。
之後,政府夷平了垃圾山,規畫為住宅社區,吸引移民潮;慢慢地,道路拓寬,水、電、公車都有了,帶來更多的居民,社區各行各業因應林立,政府也在附近蓋起了高中。後來慈濟又援建八間教室,從小學擴充為中學,學生人數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位。十四年後的今天,拉羅馬那慈濟學校已經有十屆、數百位中學畢業生,而且幾乎全部升上高中。
(林敏媛整理)
 |
中美洲慈濟志工齊聚多明尼加,來到首都老人院帶領團康活動。
(攝影/李翠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