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自我負責 從小事開始
◎整理.黃秀花

 

父母伴隨孩子成長,如何教導他們學會自我負責?

 

中壢教聯會李文義老師分享:

我在國中擔任訓導主任,曾帶畢業班學生旅行,發現某些桌上的湯沒人喝,甚至連保鮮膜都沒掀開。問明原因,有的孩子是怕掀開會弄髒手,也有人說盛湯時會被燙傷,所以乾脆不喝。

從小事觀大處,孩子不敢去做,等同是放棄,這樣的習慣一養成,會造成以後遇事不想學習或承擔。最近出現的「媽寶」一詞,即是形容孩子凡事依賴媽媽,欠缺自我調解能力,若碰到人際衝突,也是回頭找媽媽。但大人們總不可能永遠待在孩子身邊吧!

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古人的教育方式,是從日常灑掃、應對進退中,教導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要先學會做人,再授以知識。但現代父母,多數捨不得孩子碰家事,事事保護得很好,導致孩子欠缺生活知能,甚至在學校遇到狀況,也不知該如何處理。

我曾處理過一件師生糾紛。老師查到學生擅自塗改考卷分數,本該按校規記過處分;但家長想保護孩子免於受罰,硬是放大檢視老師,指稱改試卷是老師的責任,怎麼可以交給學生們互改?甚至找民代對學校施壓。

這樣看似關愛孩子的做法,卻可能遭致嚴重後果——一來孩子犯錯得不到警惕,他將無法發覺錯誤,也不知如何改過;二來,師長承受壓力過重,容易退縮不前,以後遇到麻煩事,就不敢管也不願管了。如此,損失最大的恐怕還是孩子們。

成長過程有錯誤並不可恥,聖人也一樣會犯錯。若是大人們只一味包庇,不給孩子從錯中爬起、自我反省的機會,那麼他如何能成長,將來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

「人不怕犯錯,只怕不改過;誠實的懺悔,才能恢復心地的清淨。」這句靜思語深得我心;教育工作者或為人父母的管教目的,不是為了罰而罰,而是要教導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