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黑歸白這條路
◎撰文‧高肇良
 |
花蓮慈濟志工長期在花蓮監獄鼓勵受刑人,高肇良受邀前來分享戒毒、成為志工、接引更生人的血淚故事。(攝影/羅明道)
|
每當我走進監獄,
站在臺上分享重生的心路歷程,
看著臺下一雙雙充滿迷惘的眼神,
我彷彿看見多年前的自己──
失去自由,沒有希望。
這條反黑歸白的道路,
我走過來了,
也期待更多更生人能找回自信,
走進慈濟體悟生命的意義……
親愛的「同學」:
你們好。
回首過往,我曾經誤交損友走入歧途,迷失了人生方向,在毒海中浮沈數十年。這段時間,我的個性變得封閉且孤僻,眼中只有「毒品」而沒有家人與朋友,只能活在自己的灰暗世界裏而無法自拔,不但傷透了家人的心,也身陷於囹圄。
在鋃鐺入獄服刑十餘年間,父親因患急性血癌而驟逝;自己也在吸食海洛因後,精神渙散而發生重大車禍,緊急送往加護病房搶救。回想當時情景,生與死的拔河已不是自己所能做主,歷經氣管破裂、氣切、插管,讓我真正體會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間,行善行孝不能等」。
六年前,在獄中我從《慈濟月刊》與大愛電視臺廣播的「靜思晨語」中,聽見上人開示而認識慈濟,並真正了解到因緣果報的可怕;出獄前自我期許──一定要有個重生的方向,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發願加入慈濟,做個付出無所求的慈濟人。
重返社會,試煉重重
重返社會後,感恩蔡天勝師兄與許多慈濟人的關懷與陪伴,我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並改變不良習氣,將菸酒都戒了,嚴守慈濟十戒,並以慈濟人的身分,回到獄中與大家分享。
看到臺下的你們正襟危坐,不知何去何從,沒有方向與希望,就像看到過往的自己,失去自由、被枷鎖束縛的心情,我完全能體會。如今我們雖然有一牆之隔,但彼此的心卻能因為慈濟因緣而相扶持。我現在只是先行替大家走出一條重生與反黑歸白的道路,期待大家都能找回自信與體悟生命真正的意義。
重返社會直接加入慈濟,雖然難行卻能行,家人與親朋好友一開始相當不看好,也不信任我。猶記得剛出獄時,蔡天勝師兄邀請我去臺中參加慈濟的七月吉祥月活動;但我身無分文,只好向母親開口拿兩百元的車資,準備從彰化搭火車去臺中;母親雖然給了我,但她的眼神語氣中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不知道我又要把錢花去哪裏了……
我再次因為不被信任而感到難過沮喪,但我依然不想放棄要重生與加入慈濟的的決心。那是我首次參加慈濟活動,會場莊嚴且溫馨,慈濟師兄姊更不時的噓寒問暖,讓我深受感動。當下,我決定離家至臺中求職,並在龍井區遊園路上應徵一份供膳宿的沙發製造師傅工作,重新回到曾讓家人引以為傲,自己過去最擅長的工作領域。
離家前,母親偷偷拿給我三千元,叮嚀我要節省使用,這也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我背起了行囊到達上班地點,才發覺原本說好保證有房間住的公司,其實並無法住宿,當下的心情非常沮喪。但我想,這是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是重生的機會,再苦也要忍下來。
於是我住在蟑螂老鼠亂爬,雜亂不堪的工廠,睡在自己架高的簡易木板上過夜,飽受蚊蟲叮咬。兩個星期後,老闆娘感到不好意思,租了一間學生套房給我住,才讓我在臺中有個小小的棲身之所。
還好,當初並沒有因挫折而輕易放棄。同學們,不必為我感到難過與不捨,因為這也是我們每位更生人重返社會後都會遇到的考驗與試煉。請相信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
 |
高肇良師兄在彰化監獄分享,臺下一百零八位受刑人,有的手持佛珠神情專注,有的時而低頭拭淚,全場鴉雀無聲,專心聆聽。(攝影/洪敏堯)
|
善念萌芽,細細呵護
下班後,車水馬龍的中港路上,總是能看見我穿著灰色志工服,騎著媽媽為我準備的舊機車穿梭其中。從龍井區遊園路到臺中市北區梅亭街共修處參與慈濟活動,車程來回長達一個半小時;我常告訴自己不能因為路途遙遠而懈怠,因為我不能讓慈濟的師兄姊與關心我的家人失望。
從一開始不被看好、被嘲笑、被輕視,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工作穩定後,生活經濟也逐漸由負債轉正,直到我受證為慈誠隊隊員,也受邀到臺北法務部及各監獄、學校分享,自己的改變,逐漸取得大家的信任與肯定。
親愛的同學,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我相信只要我們真心懺悔,行善付出發揮良能,每個人都能讓生命得見曙光,迎向新生。
近年在獄中分享,經常收到大家寄來的信件;書信往返中,看到許多同學因案觸法、入監服刑後,親人的生活和經濟也毀於自己手上;過往荒唐度日,讓最親愛的人飽受精神折磨,甚至將全家推入無助與苦難的深淵中。這造成一個家庭因貧而病、因病而貧的主因,竟來自你我一時自私,放任自己肆無忌憚的暴力傷人,或沈迷毒品與燈紅酒綠中無法自拔,現在回憶起來真是讓人難堪與懺悔。
曾經收到一位臺南同學來信,信中提及其父親正受惡性腫瘤之苦,醫生判定所剩時日不多了,他多麼希望能去看父親的最後一面。我的父親也在我入獄後病重往生,我更能體會到同學們身陷高牆求助無門的無奈,行善行孝真的不能等啊。
加入慈濟不久,一次殊勝因緣見到上人,我馬上跪下頂禮,向上人發願:「我要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也要回獄中接引同學進來慈濟!」結果上人輕輕地送我一句話:「要度人,不要反被別人度去。」上人的叮嚀,我隨時隨地謹記在心,不敢懈怠自己所發下的「初發心」。
有些同學的來信字裏行間充滿對慈濟人及上人的感恩,且發願同行菩薩道的決心,讓我感覺到一顆顆善種子正在萌芽茁壯,善的力量在蔓延中。所謂「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我與陪伴的慈濟人更加用心呵護及關懷您們這念心,因為我相信這分善念將讓您們改變,就如破繭而出的彩蝶迎向新生。
祝福大家早日返鄉,加入慈濟修正習氣、端正行為,掙脫牢獄的枷鎖,自度而後度人,做一位自由自在付出無所求的菩薩,一起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努力。
 |
上圖:高肇良出獄前接觸慈濟刊物,也主動聯繫慈濟志工蔡天勝;在他踏出監獄大門後那一週,蔡天勝(右)前來拜訪,鼓勵他加入志工行列、培訓受證為慈誠隊隊員;兩人二○一一年初在慈濟臺中分會參加活動。
(攝影/鄒忠宏)
|
 |
下圖:二○一一年慈濟舉辦「法譬如水經藏演繹」,高肇良從經文中懺悔自己過往的錯誤對家人造成傷害,也感恩家人陪伴他從黑暗走向光明。
(攝影/陳榮豐)
|
獄中書簡
肇良師兄:
很高興收到您在百忙之中給我的回信,提筆之際,心中的暖流抗拒了冷氣團的入侵,深感慶幸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多了位相互勉勵的「師兄」。
今日一早才進工廠,一位友人來看我,兩個多月前他出獄了,還記得在昔日的相處中他常笑我:「你信慈濟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我出去後來看你時,給你寄兩公斤的牛肉!」而我總是笑著回答他,如果真的寄來,也會被我丟到垃圾桶。
他出獄後的第四天便出了車禍,肋骨插入肺裏,在慈濟醫院躺了一個多星期;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寫了四封信要他安心養傷,更不能因而喪志走回頭路──吸毒!要不然我們朋友是沒得做了。
今日他一改常態的與我談起「慈濟」。他說:「這次車禍多虧了慈濟志工的幫忙,幫我支付醫療費用,因為他知道我是剛出獄的更生人……」我在他的敘述中,感受到他那發自於內心的感恩。接著他又告訴我:「你知道嗎?我們故鄉也有慈濟的環保站呢!雖然我現在還無法做粗重的,但做寶特瓶分類不成問題,我每天都會去那活動活動。」當我聽了這段話,非常開心地對他說:「很好,以後我們可以一同走慈濟這條路了。」
手中提著他給我帶來的兩公斤「豆棗」,我的心裏是無比的輕鬆、愉悅。肇良師兄,相信您也有同樣的感受吧?
愚友 阿忠 2014.1.3敬筆
肇良師兄:
昨日才寄了封信給您,今夜卻又再度提筆寫信給您,其原因是昨日下午快進房前,我才得知假釋被駁回的消息。
肇良師兄,請不要替我感到一絲難過,我是一個剝奪人家寶貴生命的兇手,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也許是上天有看到我的悔改,讓我這輩子能夠一次償還;不必拖拖拉拉地分期、甚至來生仍要還這筆債……」
肇良師兄,說了不怕您笑,雖然我直到目前還沒為慈濟做到任何事,但我已期許來生能多做慈濟事,更專注地付出;因為,我錯過慈濟三十年──
一九八四年的農曆年後,先父要我為高中聯考準備,於是幫我報名了位於花蓮市的補習班。一日,當我要進入補習班時,一對年約五十幾歲的夫婦騎著摩托車停在我的身旁:「請問慈濟醫院工地怎麼走?」我只知道大約的方向,於是對他們說:「你們往前面的方向一直騎去,到了路底再問一下那邊的人……」
時光一晃,轉眼三十年,想到這段經歷總是感嘆,為何不懂得上蒼的「指點」呢?以至於渾渾噩噩虛度歲月!
受刑人什麼都沒有,時間最多,我很願意以「時間溶入真誠的心,來結慈濟緣」。最後,就以日前在《慈濟月刊》中讀到上人所說的,「不做壞事還不夠,還要主動去行善,造福人群」與您共勉。
愚友 阿忠 2014.2.18敬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