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三十一日 醫者「四弘願」

3‧30~31《農二月‧三十至三月初一》
【靜思小語】發揮生命潛能,提升生命價值,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豐富自我人生。
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當初因不忍花蓮醫療資源匱乏,發心立願建院,儘管過程遭遇種種艱難,身為佛教修行者,不忍眾生受苦難,總是言出必行、再苦都要做到。各位既選擇行醫的人生道路,但願也能恆持理想,以愛拔除病苦、救治病患。」
四十位花蓮慈濟醫院新進醫師,三月二十九、三十日返回精舍參加合心共識營。上人期勉大家學習良醫典範,用心力行醫療的「四弘願」。
「佛弟子發『四弘誓願』,醫師以佛心救拔病苦,也有『四弘願』||若能守持志願,就有持續『學習』、『臨床』治療病患、『教育』傳承、深入『研究』的精進動力。」
上人致勉年輕醫師,守住最初的發心立願;「發心如初,成佛有餘」,不論遭遇任何考驗,都能輕安自在守持救人志願。
一生汲汲營營求名利,一旦有病痛時,名利地位皆無益;唯有良醫,才能確實為己除苦。上人表示:「醫療團隊如同生命的建築師,能為病患改造生命。不為名、不為利,純粹出於不忍眾生受苦的愛心,用心、細心地為病患療病拔苦,這樣的情操,最令人敬重。」
老子《道德經》:「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上人引申並結合佛法談述:「凡夫的各種痛苦、煩惱,都因身體感觸引發,也由身體造作業力;但也因為有身體,才能廣施慈悲、利益眾生、拔除苦難。」
生命在呼吸間,上人勉眾把握時間,善盡身體良能。「自愛精進,發揮生命潛能、提升生命價值;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豐富自我有限的人生。」
用心入法,準確傳法
「精舍生活分秒不空過,雖然鎮日忙碌,身體勞累辛苦,但是心靈感覺很有福||日日吸收佛法,又見天下多苦難,感受己身之福,故能在忙碌辛苦的生活中,保持輕安自在的心。」
慈濟外語隊成立二十多年,為慈濟志業國際化的一大助力。九十一位外語隊成員返花尋根,上人期許大家深入體會「靜思法脈」精神,日日精進聞法;法入心才能與人分享,帶動更多海外人士投入大愛行列。
「佛陀覺知大地眾生皆有清淨的如來本性,只是受無明煩惱覆蔽,因而隨眾生根機廣設方便、循循善誘而說法。而今雖然已不能親見佛陀、直接聆聽佛陀教導,卻能借重科技吸收法水。只要一心精進,就能克服種種困難,每日早起『薰法香』,讓慧命日日增長,天天過得扎實。」
世間許多天災、人禍,皆起於人心不平衡、是非不清。上人企盼人人善用法水去除無明、滋潤心田。「法入心、法入行,才能不斷而準確地傳法入人心。」
提升愛心,穩定社會
「心能穩定、清淨,才能看清楚『是』或『非』。反之,心念、言行稍有偏差,是非不分,就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甚至引發社會的大災難。」
三十一日早會,上人提醒眾人,謹慎守好每一個心念,調伏身、口、意念;人人各安其位、發揮良能,民心安定才能成就社會福祉。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是發展慈濟志業的三大要素;有時間、有空間,加上有心人廣招大眾以愛互動,就能凝聚、發揮人人的愛心力量。」
上人期待更多人間菩薩從地涌出,以穩定的心念助人,讓愛心網絡鋪得更普遍、更密集,成為一股安定社會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