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十七至十八日 得理氣要柔

3‧17~18《農二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自愛,才能婉轉、圓滿地愛人。

 

長傳清流

 

與宗教處、文發處、慈發處同仁談話,上人開示,身處法源中心,心靈務須保持清淨,才能長傳清流。

「問題若沒有及時處理,就像久放的橘子、蘋果,表面尚為完好,但是中心卻腐爛。凡事簡單就是美,有話提出來講,不掩蓋事實,也不要得理不饒人,才不會讓事態變得複雜。行事原則清楚、方向一致,時時保護彼此心靈清流。」

大家在精舍工作,上人期勉要視為修行,「得理要氣柔,說話要軟化」。「人和則事興,唯有自愛,才能婉轉、圓滿地愛別人。」

 

行走正道

 

過往颱風多生在夏季,但今年一月菲律賓就受颱風侵襲。十八日晨間,上人感嘆,氣候異常,災難頻發,令人擔心。「人心回歸單純、生活回歸簡樸、力行環保,才能減少對大地的開發與破壞,達到『清淨在源頭』。」

慈濟人並非全是佛教徒,但人人有共同的理念,以真誠無私之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上人言,「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宗教修行無非就是修心養性、端正行為。「經典,並非白紙黑字寫的教條,而是經千古而不變、存在生活中的真理。人生於世,要依循做人的道理,假如脫離了軌道、失去了宗旨,也就迷失了方向。」

上人期勉大眾,有正確的信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才能行走在正確的人生路上。

 

落實在地

 

與大陸訪客談話,上人言,經濟發展愈快速,人心愈易浮動不安,更需要有安定社會人心的力量。「帶動起愛的循環,才是國家社會之福。」

慈濟不只濟貧助苦,也在社區發揮教育良能。上人舉例,環保站即是淨化大地人心的道場,許多高齡長者閒居在家,無所事事又乏人陪伴,環保站可讓其活動筋骨,為大地人群付出,從而建立自信;又有一大群志工彼此互動,說好話、談好事,對長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幫助。

「老人家在環保站感染到志工溫和有禮的態度,回家也以相同的態度與子媳互動,無形中家庭氣氛變好,後輩也能看見長輩的身教而謹守道德人倫;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若家家戶戶都能和樂共處、謹守人倫,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上人強調,慈濟在世界各地發展志業,最重要的目標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這不能只靠少數慈濟人遠從臺灣來做,一定要居民一同參與,就地落實『本土化』。」

 

內化經典

 

「學習佛法,若只在白紙黑字裏不斷鑽研探究,所知愈多,愈容易自我放大、膨脹。要放大心量,寬闊到含納天地宇宙、與法理相融,這才是真學佛,也才能學得真實、扎實。」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教導,在各地舉辦讀書會,帶動大家吸收法理,要內化為自身的修養,再從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人、事、物中,印證道理。

「最重要的,是將法運用出來,自利利他。反之,法不入心,沒有運用與體會,經典看得再多也無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