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七日 認清「無常」

3‧5~7《農二月‧初五至初七》
【靜思小語】認清「無常」本質,降伏貪戀、愛著,不起計較心。
互愛關懷,成就淨土
臺灣人醫會醫師及志工,二月二十二日至三月一日遠赴約旦參與義診、發放,八天行程走訪貧民區、身心障礙機構、老人安養中心以及敘利亞難民營等,真誠的膚慰與付出,感動了幾位約旦醫師及居民,主動加入志工行列;約旦之行也讓人醫會志工見苦知福,感悟良深。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生苦難偏多,勉眾身處平安有福之地,要把握因緣救拔苦難,展現人生之美。
「愛的種子要播撒得更密、更遠,讓人人有機會付出,讓苦難人及時得到關懷。人與人之間能互愛、關懷,世間即是菩薩淨土。」
調伏心欲,莫造惡業
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伊朗巴姆古城,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因強震毀去七成以上的建築;臺灣、土耳其、約旦慈濟人立即趕赴災區勘災,展開義診及長達三個多月的急難救助,後續並援建四所女子中學、一所男子小學。
六日晨語,上人感嘆,巴姆古城因強震一朝盡毀;用心觀察人間種種現象,實是無常。「有形的建築再如何用心維護、保存,最終皆會毀壞消失;何況山河大地不斷受人破壞、耗竭資源,這顆地球,不知還能夠維持多久?」
眾生造業,多從貪欲心起。上人教眾「觀身不淨」。「對世間一切人、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都要認清其不淨、無常的本質;降伏貪戀、愛著,不起計較、愛憎等煩惱,就不會驅使身體不斷造業。」
搶救生命,守護慧命
教育志業院校聯席會上,上人感嘆,現代社會趨向功利,連帶讓醫療、教育工作世俗化、商業化。
「學校是為社會培育英才,醫院是搶救與守護生命;並非製造業、生產業。莫將商業名詞套用在教育中。學生到醫院實習,不是『產學合作』,而是透過臨床實務,培養救人使命感,以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教育,不只要與醫療結合,上人也期許要與慈善結合,帶領學生跟隨志工深入苦難國度,投入窮苦惡地服務。「藉此建立起國際觀與醫療的使命感,畢業後即能前往最需要的地方付出,負起守護生命的責任。」
醫院,是搶救生命的磐石;教育,是成就慧命的搖籃。上人致勉師長們,要以菩薩心守護學生的純潔心念,使之懷抱使命感、提升生命價值觀,進而造就護理之光、樹立醫療典範。
以善回饋,以愛互動
佛陀說「三界如火宅」,這棟大宅年久失修,梁柱傾毀、牆垣倒塌,環境髒亂不堪,還有各種禽獸毒蟲棲住其中,加上魑魅魍魎、夜叉惡鬼危害,其狀險怖。
七日早會,上人開示,《法華經˙譬喻品》中所描述各種動物、鬼魅,其實是比喻人心種種習氣。
「人的心思、行為複雜,如看不見的『魑魅魍魎』、『夜叉惡鬼』,在心裏潛伏、作祟,使人產生種種煩惱雜念、造作無明業力。」
人心易受利欲引誘,即使擁有財富、位高權重,仍不滿足於現狀。上人感嘆,位高權重者,若起強權控制之心,將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難安。
「惡言惡行,造業受苦。人人心起善念,對人、事、物常存感恩心,歡喜付出,以善回饋、以愛互動,苦惡人間也會成為祥和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