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二至四日 做到、做好,還要做出典範

3‧2~4《農二月‧初二至初四》

 

【靜思小語】做得實在、做得精緻、做出典範,帶動社會愛的效應、善的循環。

 

人心和,天地和諧

 

大陸雲南昆明火車站三月一日晚間驚傳意外,一群黑衣蒙面人手持刀械衝進行兇,至少造成近三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禍災難,起於人心無明迷茫、不明道理,造作惡業。唯有人人心平氣和,起善念、多造福,才能讓天、地、人三者和諧。」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有來自政治、種族乃至於宗教的對立。上人表示,宗教,其實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正信的宗教,能引導人心撥除煩惱無明,走上正確人生方向;期待不同宗教信仰者,共同表達出虔誠無私大愛。

「人心合和,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多造福緣,才能感得天候調和、大地平安。」

 

要深信,還要正信

 

宜花東委員慈誠精進研習,上人開示,「信為道源功德母」。「修行的首要條件,在於單純虔誠的信心;要啟發這分信心,須運用法水洗除無明煩惱,修行路上才能精進無礙。」

有些人修行,是為求福、求功德;上人言:「『功』,就是功夫;『德』,就是德行。修行是為修練身心、脫離種種無明煩惱;信仰偏差、迷信執著,更添煩惱。心靈充滿貪、瞋、癡、慢、疑等煩惱,起心動念間,就會驅使身體造作惡業。」

一位師姊分享,自幼生長在迷信、充滿禁忌的家庭,舉凡參加喪禮或至荒僻之地,都會害怕犯煞。有因緣接觸慈濟,跟著師兄師姊關懷意外災難或至喪家助念,初時還是心有罣礙,過了一段時間才逐漸擺脫疑慮。

「心存疑,就無法深信,也難入正信,日常生活不得解脫。」上人言,內修的「功」不足,癡迷疑惑未解,煩惱不去,言行舉止自然無法顯現「德」行。

心中煩惱、欲念不除,將不斷醞釀擴大。上人以「貪」念為例說明,對一件物品起了欲求之心,一旦取得猶不滿足,看到其他物品仍會繼續求取;以「瞋」為例,知道自己在生氣卻不能適可而止,會將事態鬧大而難以收拾;若「癡」心迷茫,犯錯而不知悔悟,亦將一錯再錯……

上人勉眾,以清淨的信心用功,運用佛法導正觀念、修正習氣。「心起貪欲,要提醒自己『知足』;遭遇人我是非,要『善解』;對於故意擾亂的人,要『包容』;還要『感恩』有緣可以聞法。有清淨的信心、接受正確的道理,不偏不迷,就能掃除心中無明煩惱。」

佛法如淨水,可以洗滌人心污垢。身處菩薩道場,上人期許慈濟人要善用方法,即時聞法、用心接法、立即傳法。

「要負起轉法輪的責任||如是我聞、如是我做、如是我行。讓正法生生不息,五濁惡世即能成淨土。」

 

踏實做,做出典範

 

「只是思考、空談,卻做不到,徒然浪費時間。腳踏實地,將做得到的事做得好、做得精緻,做出成效與典範,就能帶動社會潮流跟著走。」

三日,與宗教處、慈發處同仁談話,上人教導,莫跟隨社會潮流「聞聲起舞」,要穩定腳步,朝既定的方向踏實邁進。「做得『實在』、做出成果,才能帶動社會大眾起愛的效應、善的循環。」

有心承擔、願意付出,如何做得圓滿?上人教導,必須內外合心。「就如石磨,中心要健全,石磨墩亦不能缺角;內外圓融、運作平衡,石磨才能轉得動。」

 

獻良能,老有所用

 

慈濟世界裏有許多銀髮志工,退休後積極投入社區、環保、醫療等志工服務,持續發揮人生良能,比許多年輕人還有活力。上人欣言,老年人生,並非日落西山沒有希望;夕陽之光,猶能映照人間美好。

「關懷長者,並非讓他們清閒無事、唱歌享樂;應輔導他們持續發揮生命良能||身體健康、為社會付出,才有真正扎實的生命。」

上人說明,退休之後若只顧享受,身體與思考容易快速退化。「擔任志工,以使命感為人群付出,常動腦筋、勞動肢體,不只身心健康,人生更踏實歡喜。」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