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9期
2014-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天涯共此情.多明尼加
  出版書訊.地球村系列
  見證人生真善美
  我在現場.印尼
  同個屋簷下
  祝福快遞
  晨鐘起.薰法香
  發現歡喜.天津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9期
  一日 職業?志業?



3‧1《農二月‧初一》

 

【靜思小語】職業,是為維持生活而作;志業,是為成就理想與抱負。

 

立使命,救拔病苦

 

與慈濟醫院董事王正一教授談話,言及現在醫師地位不如過往,上人感嘆,人心觀念偏差、社會偏向功利,醫療被視為買賣的商業行為,醫師地位自然低落。

「醫療、教育皆是神聖志業,不能隨著商業潮流而講究『行銷』。患病很無奈,醫療團隊要以救拔病苦的使命感為其醫治;教育則要提升人文精神,帶動有志從醫的學生以愛付出。從醫學生到醫師,若能開闊心胸、放下欲念,以救拔病苦的使命感療治病患身心,自然獲人尊重。」

上人強調,醫療不是「職業」而是「志業」,期待慈院同仁負起使命、成就醫療典範,提升清淨神聖的形象,讓社會大眾對醫師重拾尊重心。

慈濟四大志業是集合社會大眾愛心所成就,四十多年來,上人皆以尊重、感恩心,完全地託付專業,只期許各志業「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人人守戒、守規矩,以至誠之愛彼此協調,就能穩定運作,樹立清流典範。」

 

情與愛,醫療典範

 

慈濟醫學院籌備期間,上人參觀過其他醫學院的解剖教室,看到學生面對解剖對象的態度,不是對「人」,而是對「器官」,內心很不捨。

與慈濟大學醫學院楊仁宏院長談話,上人憶述:「當時我耿耿於懷,想著大體也是一個人,醫學生應該要用情、用愛對待,將來在手術檯上才會更用心對待病患。所以,我認為醫學教育要建立對人的情與愛,決心辦出真正有情、有愛的醫學教育。」

如今,慈濟大體解剖教學,在臺灣帶動起「感恩、尊重」的醫學教育。上人感恩多位大體老師是慈濟人,生前曾經擔任同學們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與醫學生們有溫馨的互動,「這分真實情感的交流與使命的交託,絕非冰冷的電腦模擬解剖可以取代。」

志業體的每一位同仁,雖如小螺絲釘般,但若沒有這些成員,諸事無法完成;上人叮嚀主管們,用愛關懷、真誠帶動。「讓同仁提起誠心投入||並非來這裏『就職業』,只是做一份能維持生活的工作;應是『盡志業』,在此發揮對生命的抱負與理想。」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