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母親教我愛
自從師姊提起要去養護中心關懷,母親當年住在安養院的情景又浮上心頭,我的心痛了起來。
兩年前,因故不得不將母親送進安養院,雖然我們時常去探望,但她心中始終存在著被拋棄的感覺,心情從充滿希望到失望,甚至最後完全絕望,往生前已經不懂得什麼是「笑」了。
跟著師兄師姊走進養護中心,看到這群長者,就像看到自己母親一樣,心中生起一股激動,希望能好好撫慰他們。
我們帶來手語表演和布袋戲演出,並以吉祥話祝福在場所有長輩;說說唱唱,逗得大家笑開懷。
操作布袋戲偶的王金福師兄說:「感恩老菩薩平平安安,孩子們才能安心外出工作;孩子們賺了錢,才能好好過日子,子孫才會有好將來……」這段話再度讓我想起了母親。為了子孫平安快樂,年老的父母住進安養院,就算不願意,也會因為對子女的愛而妥協;生活再怎麼苦悶,也會委屈求全。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當我們結束活動準備離開時,有位長輩哭了,那是感動與不捨的心情交錯。我想,他要的不只是我們帶給他的溫馨與歡樂,他更需要親情與溫情。
上人曾說:「不蓋安養院,是希望家家都是安養院;老人家能享有家庭親情的溫暖、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上人鼓勵大家孝順父母,重視倫理道德。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養護中心探訪服務,感恩他們示現,再次提醒我「行善與行孝不能等」。期許自己能為他們盡一分心力,以真誠的心去愛他們。
相信對老人家而言,「愛」就是最好的禮物。
台中 高碧幸
「來得及」的年禮
連日寒流來襲,冷颼颼的天氣加上細雨紛飛,謝素盆師姊帶領我們一行四人,一手拿雨傘、一手提年禮,一如往常地前往獨居長者家中關懷。
寒風細雨,一路上感覺有點「幸福」;但看到老人家開心的笑容,我的心也跟著溫暖起來,不覺得冷了。
來到林伯伯家看到餐桌上一小鍋稀飯、一瓶醬油、幾塊豆腐乳及一小袋花生米,就是他的晚餐。當下,我們拿出「素鬆」幫他加菜,還介紹慈濟年禮中的其他物品,包括香積麵、靜思三粉、八寶粥、海苔、餅乾……伯伯非常高興。
聊天時,伯伯幾度欲言又止,似有心事;追問下才知道,伯伯日前接到一封冬令救濟品發放通知單,卻不知道該去哪裏領。
通知單上寫著發放物資包含白米二十台斤、麵條二十台斤。這些物品對伯伯來說很珍貴,但領取時間已經超過一天。
我們打電話聯絡發放單位,詢問是否還可以前去領取?得到肯定的答覆後,趕緊幫忙伯伯準備證件,請師兄協助開車前往。出門前,伯伯還慎重地換上一身「帥氣」的穿著。
到達目的地,師兄陪同伯伯前去領取;幾分鐘之後,只見伯伯雄赳赳、氣昂昂,肩上扛著二十斤重的白米快步走向我,一點也看不出已經七十六歲高齡。
「還好有你們幫忙,不然今天就領不到這些物品了!」看到伯伯燦爛的笑容,我也感染了這分歡喜,誠摯祝福這位可愛的老人家身心健康,日日歡喜!
台北 張務
這個眼角膜,來自斯里蘭卡
小時稍有記憶開始,父親即常因眼疾進出醫院。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只知有時母親會帶我們到醫院探望,對醫院刺鼻的藥水味印象深刻。
及至稍長,父親的眼疾告急,得進行眼角膜移植,方有保住視力的機會;於是,他接受了移植。何年、何月、何日,年少的我實在記不清,只知那枚眼角膜來自國外,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可惜的是,最終該移植沒有產生作用,爸爸的右眼自此失去了視覺。
這期間,父母親曾回醫院參加院方舉辦的聯合公祭,而後就沒再提起。但「父親曾接受過眼角膜移植」這一事,一直放在我的心中;每次看到父親的右眼,就會想到他那多舛的治療路程。
三年多前印度洋海嘯發生後,因為採訪任務,我來到了斯里蘭卡,並曾在報導中寫下「斯里蘭卡的眼角膜捐贈世界聞名」等字句;當時雖曾想起爸爸的眼角膜,但對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想。
今年過年回家,邀請家人收看大愛電視台斯里蘭卡報導時,爸爸用手指著右眼,對我們說:「我的眼角膜,就是來自斯里蘭卡!」
因緣,真的不可思議!原來,我和斯里蘭卡的緣,不只是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的一個名詞而已,這個在我心中烙下美麗回憶的國度,竟曾送了個眼角膜,給我的爸爸!
花蓮 明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