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5期
2008-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幸福快門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當心情感冒時——九個與憂鬱症共舞的故事》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菩提眷屬
  聞、思、修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八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5期
  二十九日 福,非關貧富

 

◆1‧29《農十二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有福無福,非關貧富;知足、有愛、勤付出,天天歡喜自在,最有福。


做到「心不退」

「慈濟人為照顧戶打掃居家環境、為老病殘者洗浴,即使異味濃烈,蛇、鼠亂竄,仍不改其志。這就是以菩薩的覺有情,克服『六根』對種種境界所起的心理障礙,為助人勇於付出。」

晨語時間,上人引《水懺》經文「收攝六情,守護三業,捍勞忍苦,心不退沒,立菩提志,不負眾生」,期勉所有慈濟人發此大願。

「六情,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受外境誘引、煽動而生之情。要收攝六情,才不會放縱造業,叢生煩惱。三業,則是身業、口業、意業,身要時時行好事、口要時時說好話、心要時時存好念。」

上人表示,能收攝六情、守護三業,就能不受外境誘引,一心一志為人群付出。「發心立願行菩薩道,無論多麼辛勞都要克服,捍衛這念心不退轉,才不會辜負眾生!」

真正「了不起」

馬六甲歲末圍爐時,一位受慈濟照顧的婦女上台分享:「慈濟長期幫助我,我想回饋;所以有零錢就投入竹筒,希望能幫助其他人。」早會時上人舉此欣言,看見人間愛的循環。

「貧窮只是一時,啟發他富有愛心,就能徹底脫貧。」上人表示,引導人日日開啟心門,發願助人,再黯淡的心靈也能發光、發亮。

「人間有福無福,非以貧富界定;即使富有財富、地位崇高,心不快樂也是苦。反之,雖然物資貧乏,但心無罣礙,知足、有愛、勤付出,天天歡喜自在,如此才是真正有福人。」

大愛電視「草根菩提」節目,記錄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在雨中做回收。儘管患有心臟病、腎臟病、關節炎等,阿嬤說,「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堅持做環保。

上人以此精神勉眾:「莫總想:『我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其實真正的了不起,不是比有錢、比有力,是比內心那一分勇敢、堅持。環保老菩薩如此堅定、勇猛精進,實在令人敬愛,也值得人人學習!」

稍晚與澳洲慈濟人座談,上人開示,人生不能沉迷享受,也不能沉迷於「自我」。「即使發了心、立了願要愛人助人,若有一分『我』的執著,就無法成長慧命。」

「唯有縮小自我,才能使『大我』現前。」上人教勉,行在慈濟菩薩道上,要精進往前走,若是走一步、退一步,永遠不會有進展;期待人人去除「我相」,真正做到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