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5期
2008-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幸福快門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當心情感冒時——九個與憂鬱症共舞的故事》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菩提眷屬
  聞、思、修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八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5期
  十七~十八日 轉心境,苦日子歡喜過

 

 

 

◆ 1‧17~18《農十二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物質欠缺的苦,還不算苦;心有煩惱轉不過來,才是最苦。


人和、家和,事事興

於台中分會進行歲末祝福,上人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惕厲大眾,生命有限,應把握時間行善、行孝。

一場又一場歲末祝福會上,展現孝悌家庭的溫馨故事,上人讚歎:「家庭典範就是社區典範,社區典範就是社會典範。若每個家庭都能對上孝順、對下以身作則,家家和樂幸福,又能為人群付出,如此,社會必能祥和。」

真誠有愛的人品典範,能感動人;然而,能否將感動化成行動付出愛?既已發心立願助人,能否持之以恆?上人表示,仍取決於一念心,也需要愛的大環境助緣;能將感動化成行動,是有智慧的人。

多數人只是「很感動」,缺乏身體力行的決心。「例如,很多人都說戒菸難,其實是心不甘願,當然難戒。只為了一支菸,失去很多好緣,就無法真正體會輕安自在的喜悅。」上人指出,只要將那一點點習氣改過來,不但能得到心靈的快樂,且能提升生命價值。

人生無常,未來不可知,既有行善的念頭與行善的機會,上人叮嚀要及時把握。「然而,一定要有正確的思路,明辨是非;否則心有偏私,不只無法救人,也不能自救。」

上人期許每一位慈濟人都能有圓滿的品格,使能人見人愛、人敬。

道德、倫理,從愛始

憂心當今社會禮教、道德漸喪,要扶正教育,上人認為需從家庭做起。「每一個家庭都能和睦,這樣的社會最健康;家庭中若欠缺孝道,社會就會有大缺陷。」

有好的家教,到了學校,也需要師長給予愛的教育。「老師、教授的責任,不只是傳遞知識,最重要的是愛的啟發。」上人感嘆現在教育過度強調自我意識。

「若年輕一輩習於批判他人而少自省,與人相處總是計較、競爭,將導致人與人之間對立、功利主義……如此社會豈能安寧?」上人認為,教育應著重培養孩子的良知良能。「人人懂得為社會付出、有明辨是非的智慧,才是社會的希望。」

在中部,參與教聯會的老師大約六千人,上人肯定大家以愛接力、長年播撒愛與善的種子,挽救淪喪的倫理道德。「人人都可以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老師是學生的貴人,為之開啟智慧;同學之間也要當彼此的貴人,相互拉拔不使沉淪。」

人心被貪、瞋、癡等無明污染,貪婪的欲念化成行動,破壞天地,導致氣候異常、災難頻生。上人指出:「要先治心,才能救地球。」

「心淨則土淨,人人心念清淨,當下就是淨土。若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有一片心地淨土,整個地球就是清淨的立體琉璃同心圓。」

上人勉眾勿輕忽個人力量,只要一念心清淨了,就能行在菩薩道中,利益群生。

「心」苦更甚「窮」苦
  
在貴州,一位貧窮的老婆婆接受慈濟發放的冬令物資,笑得很燦爛;發放志工之一台中慈院陳子勇副院長請教她「開心」之道。老婆婆說:「要哭就躲在家裏哭,出來外面就要笑,笑得讓人人歡喜!」

十八日與台中慈院同仁談話,上人舉此事例讚歎老婆婆有智慧,也教示大眾:「其實物質欠缺的苦,還不算苦,最苦的,是心有煩惱轉不過來。」

人間需要菩薩,才能救拔苦難。上人期勉台中慈院三十六位報名見習培訓的新發意菩薩,要以真誠的心、誠懇的善念,共同為搶救生命、搶救苦難人付出。
  
莫「踢了鐵板搥石頭」
  
與中區四合一座談,論及慈濟十戒中之「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上人言明,慈濟也是社會結構之一,慈濟人關心政治,卻不能捲入政治。

「慈濟是以人道精神愛天下人,不能分黨分派,也不能分國別、人種,一定要中立。」上人說,所謂關心政治,就是人人有行使公民權利、選賢與能的自由;但是不能助選,更不能捲入政治是非圈。

慈濟人年年增加,唯有落實小組、小隊,才能關懷到每一位組員,讓心有鬱結者,可以因為隊組的愛與輔導而打開心門。

「生命隨時日凋零,要自問慧命是否增加?莫放任時日空過、陷入人事煩惱,或因口舌之爭而造業。」上人表示,是非不清,就會懵懂起無明;既然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要培養明辨是非的智慧,在正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切莫踢了鐵板,還用手去搥石頭——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如此輕易退轉道心、讓慧命中斷,最讓為師悲而不捨!」

上人舉述佛經記載,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皈依佛出家,但他處處破壞佛法,還唆使五百比丘離開僧團;佛陀將入滅時,告訴阿難尊者,這些人如果真的無法教育規勸,就「默擯」之。

「大家都是師父的好弟子,對於起退轉心者,我捨不得『默擯』;只希望隊組成員相互鞭策、鼓勵、分享,以『法』調治。」上人語重心長致勉,隊與組要做到五個字、三句話——感恩、尊重、愛。

「人人守『志』不用『氣』,相互感恩、尊重,還有共同無私大愛的念頭,就能相處融洽。」上人殷殷叮囑:「師父所求不多,只希望人人道心堅固,真正做到以『和』供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