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5期
2008-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幸福快門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當心情感冒時——九個與憂鬱症共舞的故事》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菩提眷屬
  聞、思、修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八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5期
  十三~十四日 莫讓心靈「營養不足」

 

◆1‧13~14《農十二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以「四攝法」與人相處,以「四克」自我要求;常存法喜,心靈自然「營養充足」。


「轉念」力量大

「每一天的開始,我第一個念頭是『感恩』;接著就是反省昨日所做,以及面對未來寬闊空間的苦難人,能否走得到、關懷得到?總感覺『來不及』!」

於南投聯絡處進行歲末祝福,上人惕厲眾人,時間能成就一切,卻也容易累積業力;將時間用得妥當,慧命才能增長。

「天下事不是一個人做得來,天下路也不是一個人走得到。看到這麼多人受證,發願一心一志跟隨師父行在菩薩道上,我應該要安心了!」

上人指出,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心,只因一念偏差而脫軌。「迷失的人生,能遇善知識用『法』來『度』,回歸正軌,生命價值就能隨時間而累積。」

有位經營大型電動遊樂場的海外華人,一次隨當地慈濟人來花蓮參訪,聽上人說馬來西亞民風純樸,要好好地保持這分純樸之美;他回到居住地後,結束了遊樂場,把場地提供給慈濟作道場,且積極投入慈濟志業。

「轉念力量大!當他曉悟所做是對社會無益之行業,雖日進斗金也能毅然放下;更招呼企業界朋友一起投入,為社會公益注入力量。」上人表示,不只企業家有大力量,人人若能將力量結合,共同投入公益,社會就能祥和美好。

張開溫暖羽翼

如何度化、接引更多人行菩薩道?上人提出「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欲攝受人心,要先付出。付出不一定是物質、金錢的布施,給予一個笑容、一句好話,也是布施。在布施同時,一定要有『愛語』,溫言軟語地撫慰;彼此能溝通才能合心協力、相互補位以『利行』。」

上人教示,同心同志願行菩薩道的法親,甚至比同胞手足更親;難得結此深緣,要以「法」相互度化、鼓勵,這就是「同事度」。

「『四攝法』不只要會說,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靜思法脈是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如果沒有由衷甘願,無法傳承;要常常培養法喜之心,才不會使心靈『營養不足』。」

上人說,藉由人、事、物的磨練,深入慈濟宗門的法,慧命才能增長。「生命過一天就少一天;若能把握時間吸收法髓、勤勉精進,慧命過一天就增長一分。」

一如母雞孵蛋,總盼望每隻小雞都能脫殼而出,所以溫柔展開翅膀,好好庇護每顆蛋。十四日晚間於台中分會進行歲末祝福,上人籲眾以此心情呵護新發意菩薩,成就其道心。

「種下愛人的因,才能得到被愛的果。能用愛包容他人,才能人見人愛。」上人強調,對人人感恩、尊重、呵護、愛,廣結好緣,才能得人敬重;也才能深植善種子,令人間菩薩從「一」而生「無量」。

「打開心門,讓陽光照亮心地。心地光明磊落,就能照見一切境界風光,路就能走得正確!」上人以此深勉眾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