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5期
2008-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幸福快門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當心情感冒時——九個與憂鬱症共舞的故事》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菩提眷屬
  聞、思、修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八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5期
  十一日 心安,才能平安

 

◆ 1‧11《農十二月‧初四》

靜思小語】心境開闊面對逆境,重業能輕受;一味怨天尤人,業上加業。


克己,積善造福

「人人都期待日日吉祥、事事如意、家家平安。然而,要求得真正的平安,要先讓自己心安;心安定,就不會受貪、瞋、癡等無明擾動而起煩惱。」

於桃園靜思堂歲末祝福,上人籲請慈濟人在生活中「安住心」,克己——克勤、克儉、克難;還要復禮——守規、守戒、守禮節。

「克勤、克儉,要從克己開始。」對於現今社會風氣偏向奢侈,一些人追求名牌、追求享受,卻製造環境問題,上人請大家克制私欲,且對人群付出大愛。「多一分愛心造一分善,就多一分福,也提升了生命價值。」

復禮,則是要回歸固有的禮節與道德之美。上人表示,現在社會倫理、道德、禮節淡薄,慈濟人要守戒律、守禮節,才能維持團體之美;社會人人守禮有節,才能息紛爭。

上人敦勉新受證慈誠、委員,想要「有法度」——以法度人,要先建立大慈悲心,且用心精進吸收法。「法脈就像人體的血管,血管若缺血,就不健康了;要知法,才能讓法脈暢通。」

克己,是內修;復禮,是外行。」欲維持慈濟宗門的真、善、美,上人強調務必「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落實「克己」與「復禮」。

埋怨,業上加業

「心境開闊地面對逆境,重業能輕受;反之,一味怨天尤人,只是業上加業!」上人舉桃園范植偉、陳素飛的人生遭遇為例,勉學佛者要明因果、植福田。

陳素飛十一年前遭遇嚴重車禍,膝趕怏_裂、腦部受傷,昏迷了兩天;從接受腿部開刀、臥床、坐輪椅到完全康復,長達三年。

休養期間,嬝疝O濟人帶來的月刊,看見花蓮慈院骨科陳英和醫師的仁心仁術,決定到花蓮手術;受到醫護團隊的細心照顧,立下行善助人的心願。

先生范植偉在慈濟志工接引下投入環保,愈做愈歡喜;師姊能走動後,也嘗試加入環保志工,經過循序漸進的鍛鍊,體力日益增強。幾個月前,范師兄被機車撞傷,造成鎖骨斷裂,暫停做生意,仍用能動的一隻手做環保。

「這一撞沒有撞退他的道心,出車禍的隔天又開始做環保。他不但沒有埋怨做好事為何還遭難,反而慶幸自己因為付出造福,所以重業輕受。」上人肯定這就是「明因果」,人生該受的業逃不過,然而重業可以輕受——遭遇逆境時,心若開闊,自能輕安度過。

既入慈濟門,上人勉眾要把握時間、開拓空間,疼惜天下人。「善用時間,未w無量;錯用時間,業障深重。日日戒慎虔誠,敬天愛地,才能使社會祥和、家家幸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