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普愛」而不「偏愛」
◆ 1‧8《農十二月‧初一》
【靜思小語】愛寵物、愛名牌,對人卻漠不關心,是偏執之愛;惜物且能愛人,才是真正普遍的愛。
找回禮儀之美
國防部陸軍六軍團指揮官吳斯懷中將、副指揮官朱玉書中將、政戰主任曾有福少將等,來到三重園區拜會上人,感恩志工應邀於指揮部帶動道德教育。
「台灣的禮儀教育已經失調。」上人表示,現在的教育偏重讓孩子自由發揮,卻忽略尊重紀律;此外,行善、行孝的道德教育也不足。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人生假如沒有宗旨,就會脫序;人生也需要終身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守禮有節。」
慈濟志工到斯里蘭卡賑災,親見當地生活環境像台灣四、五十年前的水準,但是人民彬彬有禮,年輕一輩懂孝順,且能尊師重道。上人言:「這分純樸的道德禮教之美,值得台灣人學習。」
吳中將表示,自己常對年輕的弟兄談孝道,建議他們放假回家時,好好觀察父母——臉上的皺紋多了多少?牽牽他們的手,看看手有沒有結繭?為長輩洗腳,看看他們有沒有剪腳趾甲?年輕官兵收假回到部隊後向長官報告:家中長輩視力不佳,剪腳趾甲時果真剪破皮了,看了很不捨……
「士兵一梯一梯來來去去,我們對每一梯次都不厭其煩地宣說同樣的道理。能救一個是一個,只要有一個人聽懂了,就能多幫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改變。若是多一點人願意改變,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好。」吳中將說。
上人肯定軍官們以身作則教育,也期待年輕一輩更懂得體貼父母心,學習上一輩人的克勤、克儉精神;若能如此,相信未來社會更有希望。
帶動倫理教育
於三重園區歲末祝福開示,上人指出地球氣候日益惡化,主因在於人的欲求愈高,大量製造、大量消耗,耗竭地球資源,同時污染環境。
「有的人雖有愛心,卻是偏愛——執著於愛動物、愛物品,對人反而漠不關心。」上人提醒,人生觀念不能偏差。「要愛一切生命,也要愛惜用物,這才是真正普遍的愛。」
希望社會安定,上人強調要由教育著手;若教育欠缺倫理,僅限於知識傳遞,將失去其最重要的價值。「教育水準高、知識高,不如禮教好。人若脫離了禮教,社會就會紊亂脫序。」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能「愛人惜物」,社會才能祥和。上人期陴酗H,為年輕後輩營造一個長幼有序、有禮有節的環境;帶動其勤儉惜福、疼惜物命,進而尊重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