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日 幸福美滿一念間
◆9‧6~7《農八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面對苦,能甘願、認命,且盡己之力為人群付出,心靈就能美滿、幸福。
好命歹命?自心作主
馬來西亞八十歲的邱婆婆,歷經五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如今老邁的身軀仍撐持一家經濟,要照顧兩個智能不足、無法自理生活的兒女,以及失明十多年的先生;常感身心俱疲。
慈濟人得知後,和善心鄰居合作,資助並安排老先生住進老人院,減輕邱婆婆負擔,並展開長期關懷。
八年前婆婆得知慈濟人做環保,幫助貧窮人免費洗腎;決定共襄善舉,主動撿拾回收物給慈濟人。而今接受慈濟人關懷,更積極投入資源回收,不但在家中做,還到工廠帶動環保。
「縱使人生苦不堪,若甘願、認命,沒有過不去的苦。」早會時,上人述及邱婆婆的故事,讚歎其無怨挑起家庭重擔,吃苦且樂觀,是生命的勇者。
「看得開、想得通,遂無過不去的人與事。她相信『人好命與否,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不埋怨,勇敢面對生活挑戰。更難得的是還能做環保,盡己之力助人。」
放眼人間多苦難,上人勉眾,能平安度日就是幸福,要時時知足感恩、不計較;人與人之間能善解並包容,就不會對立紛爭,造作苦因!
付出無求,心靈自在
「局限於個人專業工作範圍,在小小空間裏畫地自限,容易心煩氣躁、產生摩擦;發揮的也只是功能,而非造福人群的良能。」
七日,醫療志業體同仁人文營圓緣,上人期勉「職志合一」,化功能為良能。「於工作上,各有不同的功能;在理念上,有共同的目標平台——這就是以『志業精神』鋪平心靈平台,心鋪平就會很開闊。」
慈濟語彙中沒有「苦」字。上人闡述,付出難免辛苦,然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甘願用生命付出;把辛苦化為甘願,就能轉苦為「福」。
「有共同的志向、甘願任事,就會很歡喜;歡喜、甘願乃善的循環。甘願付出就是幸福,日日海闊天空、天天都是美滿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