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8期
2010-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祝福快遞
  聞思修
  厝邊頭尾一起來
  草根菩提
  喜樂證言
  銀髮之愛
  天涯共此情‧台灣
  天涯共此情‧泰國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出版書訊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8期
  觀景窗後復健之行——鄭道靈

◎撰文、攝影‧Sutar Soemithra 翻譯‧洪瑜穗

生病後行動不便,連講話都有困難;
如今年近七十卻能穩持攝影機,拍出流暢沈穩、感動人心的畫面……

在慈濟印尼分會的大小活動中,常可見到年近七十的鄭道靈手持攝影機,自各種角度紀錄活動現場。

他慢慢拍著,觀景窗畫面流暢沈穩。但那雙把持攝影機的手,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有自信;清瘦的身形,更曾因中風而遲緩無力。

一九九七年年底,鄭道靈的右腦血管突然出血中風,治療數月後雖然康復,仍留有左腳無力、難以開口說話的後遺症。

慈濟志工多次邀請他參與發放,但他擔心自己行動不便,不但不能幫忙,反而增加志工的負擔;所以對於參與慈濟活動相當猶豫。


老友相伴

鄭道靈與慈濟志工洪茂華是相識三十多年的好朋友,由於洪茂華的真誠鼓勵,鄭道靈的妻女終於放心讓他參加慈濟活動,因為他們知道,無論鄭道靈到哪裏,洪茂華都悉心陪伴。

七十歲的洪茂華昔日脾氣暴躁,沈淪黑道生活,人見人畏。

後來他放下習氣,由蘇門答臘北部遷居棉蘭,一九八六年再遷居雅加達,終於徹底遠離暴力圈。

那時洪茂華開始接觸佛法,二○○三年加入慈濟後,他向證嚴上人學習如何把佛法生活化。「佛法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因緣果報』,種何因就得何果,要勤結善緣。」

洪茂華積極投入慈濟,改變了暴躁性格,雖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卻不掛在心上,笑口常開,常承擔後勤會務,也因此接引知交鄭道靈走進慈濟。


志工序曲

回想七年前剛投入志工行列,師兄師姊們捨不得讓他做粗重工作,鄭道靈看著大家忙碌,心裏很想幫忙,卻總是無法如願。

「他們關心我、照顧我,把我當作親哥哥。我了解大家的用心,但心裏難過——人人都能為慈濟付出,我卻不能;我怨恨自己為什麼要生病,病後什麼都不能做,連講話都有困難……」

二○○三年八月,在印尼雅加達金卡蓮大愛村啟用典禮上,鄭道靈遇見台灣大愛電視台同仁陳素羚,她建議喜歡攝影的鄭道靈可以加入人文真善美志工行列,為慈濟留史。

「可是,我曾經中風,也已經六十二歲,怕沒有足夠體力……」陳素羚感受到鄭道靈心中的躊躇,鼓勵他:「我叔父也曾經腦中風,但並不把它當成礙事;只要有心,您一定可以的!」

真誠的鼓勵激發鄭道靈的信心,他感覺自己終於找到能發揮所長的空間。


有心不難

鄭道靈很喜歡攝影,在志工協助下,他進一步掌握更專業的技術,從此在慈濟的各項活動中,他幾乎沒有缺席。

手持攝影機的他,行動逐漸靈活,不輸年輕志工。

因為拍攝的畫面常在大愛台播出,他深受鼓勵;也因為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採訪對象,給了自己開口鍛鍊的機會,讓他說話漸漸流暢,採訪、撰稿、剪接都難不倒他,早已成為稱職而專業的真善美志工。

年近七十,鄭道靈深覺只要有決心做事,一點都不遲。「感恩投入慈濟,不會白白過下半輩子;我要更加努力,為慈濟做更多!」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