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朱德雄、陳秀鑾人生回春
◎撰文‧陳美珠 攝影‧許志成
幼時貧困,夫婦倆大半輩子為了追逐金錢而奔忙;
從無到有,卻又因一念貪而從有到無。
「甘苦錢」散盡,家庭幾乎破碎,
一個突然的環保機緣,
改寫兩人下半生……
清晨,高雄的空氣充滿涼意。走進岡山柳橋環保站,大門前種植的胡椒樹,被細心修剪成慈濟標誌,四周圍牆以廢棄彈簧床墊的彈簧圈起,形成特殊又通風的圍籬——這是朱德雄的作品,大家都稱他為「朱爸爸」。
出身軍旅的朱德雄,今年七十歲,個性剛毅正直,說起話來鏗鏘有力。
幾年前,太太陳秀鸞要加入慈濟環保志工,朱德雄擔心她剛開完刀,體力無法負荷;更擔心遭人誤解,以為自己窮途末路落得拾荒維生,所以相當反對。
如今,他卻比太太更投入,幾乎每天都到環保站報到。這一切改變,得從幾十年前的往事說起……
一念貪,多年辛苦轉頭空
出生台南玉井鄉下的朱德雄,從小家境貧困;國中畢業後投考軍校,服役於高雄岡山空軍基地。
二十四歲那年,與同鄉陳秀鸞結婚,先後生了兩女兩男。為了照顧孩子,陳秀鑾無法外出工作,光靠朱德雄一個月五百元的軍餉,經濟壓力相當沈重。朱德雄白天上班,晚上幫忙照顧孩子,假日還要兼差到建築工地綁鐵條、扛鋼筋,幾近全年無休。
孩子大一點,託婆婆照顧,陳秀鸞到農家幫忙剝毛豆。每天一早出門,忙到晚飯時間才到家,吃飽飯又趕去幫忙收成季節性農作,一天工資十元也不嫌少。
「我是艱苦人出身,生性勤儉;賺多少不是重點,我很珍惜憑自己勞力攢來的一分一毫。」陳秀鸞說。後來找到一份在螺絲工廠的工作,收入才較為穩定。
衡量長期租屋不是辦法,夫妻倆硬著頭皮買了房子,經濟壓力更為沈重。陳秀鸞每天蠟燭兩頭燒忙著賺錢,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已是夜露凝重,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
「其他軍人的太太,每天穿得漂漂亮亮,為何我是如此辛苦?」比較和計較的心態,讓她內心充滿怨氣,夫妻倆經常吵架;孩子看見媽媽也像老鼠見到貓,總是躲得遠遠,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遠。
一九七九年朱德雄退伍,當時台灣股市飆漲至萬點,在親戚介紹下,他開始買賣股票。一開始小有獲利,但好景不常,股市盤面泡沫化,先前投入的資金一去不回;為了回本,他將太太辛苦存下的「甘苦錢」提領一空,最後血本無歸。
待陳秀鸞發現錢不見後,夫妻爭吵更為頻繁。一天,陳秀鸞在浴室洗澡,久沒發出聲響;朱德雄心中生起不祥的預感,他猛力敲門,卻沒有得到回應,情急下使力一踹,門開的當下,他看到陳秀鸞雙手緊抓著毛巾,拚命勒住自己的脖子。
「辛苦多年,到頭來竟是一場空……」長年親子關係不佳,連積蓄也一空,陳秀鸞深感絕望。
哭泣、驚慌、懺悔之後,朱德雄挽回了太太。當地慈濟志工得知,也前來關懷。
打開心,彎腰回收賺歡喜
「一九九三年我就加入慈濟會員,沒想到這個機緣,影響我的下半生……」慈濟人的膚慰與開導,讓陳秀鸞的心情逐步恢復。
志工黃月華帶她到住家附近的回收站做環保,每次彎下腰,撿起回收物,陳秀鸞就感動一次。「比起世界上許多不幸的人,自己還能付出,多麼有福!」
生性節儉的她,看到那些等待分類的物品中,不乏全新的衣服、皮包及飾品;有些家具電器還能使用就被丟棄,心中有無限感慨:「人類欲望果然可怕!」
陳秀鸞在環保站歡喜付出,回家後忍不住和朱德雄分享,希望他也能一起體會付出的快樂。但朱德雄直覺那就是「撿垃圾」,每當陳秀鸞請他幫忙搬運大型家電,他總是回說:「要搬你自己搬,被人看到會『歹勢死』喔!」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對妻子臉上的笑容感到好奇,感覺她日日心情開朗,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在黃月華的安排下,朱德雄來到花蓮靜思精舍;共修時的莊嚴肅穆與悠揚的梵唄聲,令他深深攝受與感動,內心充滿安然自在的踏實感。
歸途中,在那搖晃震動的列車上,他仔細閱讀《靜思語》,思緒也隨著字裏行間起伏澎湃。目光停在:「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行孝。」他反覆思索,當下視線模糊,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下來。
返家後,朱德雄開始跟隨黃月華做環保、居家訪視、老人關懷、急難救助等。九二一大地震後,亦加入「希望工程」援建學校的興建行列。
在日日付出中,他每日啜飲「慈濟四神湯」,學習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以前總嫌太太「憨慢」,經常對她大小聲;而今他慢慢調和聲色,一點一滴改變對太太的態度。
發大願,體會助人最有福
體會到行善、行孝要及時,朱德雄終於說服年老的母親搬來同住,親自孝養。
夫妻倆引導母親加入環保志工,時常將環保站回收的報紙載回家請母親幫忙折疊。老太太明白慈濟的志業和理念,在八十九歲往生前,囑咐兒子和媳婦要將她辦完後事的「私房錢」全部捐出。這分「捨」,讓朱德雄相當感動。
陳秀鸞的前半輩子不斷在金錢追逐中奔忙,歷經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波折,心中一直希望能成為「慈濟榮譽董事」;但礙於現實環境,只能將這個心願藏在心裏。
二○○一年,陳秀鸞工作了二十三年的工廠遷移大陸,領了一筆退休金;為了圓滿太太的願望,朱德雄標下會錢,湊足一百萬讓陳秀鸞捐出。
女兒朱億瑄相當震撼,在她印象中,爸爸非常節儉,從來不曾買外面的東西回家吃,卻能一口氣捐出那麼多錢。「父親進入慈濟後,彷彿找到『第二春』,人生因此開啟新的里程碑。」她說。
「這世界上不幸的人太多了,有能力助人才是有福的。」陳秀鸞說。
朱德雄多才多藝,做事認真負責,雖然個性木訥不善言詞,卻有一分細膩的心思與一雙巧手。他對手語非常有興趣,利用每週二晚間與手語幹事張秋然師姊在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慈濟歌曲手語教學,希望號召更多人一起用手舞出美麗樂章。
二○○二年,岡山柳橋環保站成立後,八百六十坪的寬闊場地上一片荒蕪,對園藝感興趣的朱德雄,產生許多創作靈感——
環保站涼亭前方步道上的「八大腳印」,是他用堅硬的花崗石慢慢雕鑿而成的;「大愛」兩個字,則是以舊高爾夫球排列字形,再以紅莧草植栽填充。
他也將對國畫的興趣延伸到造景上,用粗糙且略變形的手指握著原子筆,專注在回收來的洗衣精空罐上,一筆一畫刻出裙襬、彩帶以及周邊的細微線條,呈現出一幅又一幅栩栩如生的小沙彌、飄逸飛天圖案。
這些不但成了朱德雄的代表作品,也是柳橋環保站最具特色的景點。環保站在他與眾多志工用心維護下,成為最佳的教育場所,吸引海內外許多學校、團體前來交流,也讓大家了解回收資源可以點石成金。
●
「爸爸、媽媽去哪兒了?」一個尋常的早晨,朱德雄的女兒淑珍問。姊姊億瑄說:「今天是環保日啊!」
淑珍恍然大悟,和先生田光中趕忙前往環保站。途中遇到二姊夫翁啟書正好開著載滿回收物的資源回收車回來……
現在,朱德雄全家都投入環保志工行列,資源回收不但改善了的婚姻關係,也讓一家人的情感更親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