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
◎撰文‧慈叡
看到摯愛的先生徘徊在生死關頭,
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彷彿也將走到盡頭,
拚了命大口呼吸,卻彷彿吸不到空氣,
孤獨、無助感一點一滴啃食著我……
我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一員,過去先生卻不喜歡我參加慈濟活動,他認為與其去當志工陪伴別人的小孩,不如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去年九月,先生發現罹患癌症,開刀三個月後復發,開始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療。病後,先生主動收看大愛電視台節目;看見他對慈濟的態度轉變,我感到雀躍。
今年三月,我請長假照顧先生;伴病的日子,我很「努力過活」——除了陪先生上醫院、散步,偶爾也上瑜珈課活動筋骨;一有空就閱讀上人著作,順手摘錄智慧法語透過電子郵件與人分享。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不讓自己空過時日,開始加入慈濟文史志工行列;感覺很新鮮,且專心投入比較不會胡思亂想,讓我可以穩住腳步,陪伴先生走過生命的幽谷。
然而,放射性治療及化療,讓先生身心備受煎熬;思及不確定的未來,他開始失眠、滿腦子負面想法,還曾打開窗戶想往下跳……我的心情隨他的病情起伏,就像洗三溫暖。
看到摯愛正值壯年、卻徘徊在生死關頭,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彷彿也將走到盡頭。有時候,我拚了命大口呼吸,卻覺得怎樣也吸不到空氣,彷彿快要窒息;孤獨、無助時常爬上心頭,一點一滴啃食著我努力支撐起、不讓自己倒下的圍籬。
難過至極時,看到上人一段開示:「生死是自然法則,最重要的是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是否覺悟真理、付出良能。應把握健康時發揮力量,而非等到生病了才喊苦、面對死亡才心生恐懼……」讓我深刻體會,要學會「放下生死」;如果只在意生死,而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義,那才叫作「顛倒」。
一天晚上,先生丟出身體異常的「震撼彈」,我的心情盪到谷底;儘管如此,隔天我還是一如往常,一早就打開電腦投入慈濟文史校對工作。
工作一個早上後,我發現「難過的感覺」竟不見了,心頭也不再悶悶的。這並非因忙碌而忘了悲傷,擔任文史志工,讓我有機會接觸許多發人深省的文章,受益良多。我仔細閱讀、重新整理、標記重點再轉寄出去;也因如此,許多纏繞心頭的結就此打開。我真正體會到,無私付出,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
感恩慈濟、感恩上人,感恩許多關心及祝福我們的人。期待有一天,能與先生攜手同行「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在一片「藍天白雲」中,可以看到我倆積極、樂觀,助人為樂的美麗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