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8期
2010-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祝福快遞
  聞思修
  厝邊頭尾一起來
  草根菩提
  喜樂證言
  銀髮之愛
  天涯共此情‧台灣
  天涯共此情‧泰國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出版書訊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8期
  三十一日 俗命死,慧命生

 

◆10‧31《農九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死了過去心、雜念心,慧命方得成就。

自愛愛人,自信信人

「地球已發出警訊,人類不能不知,亦不可輕視。」早會時分,上人以世界自然基金會在聯合國發布的報告指出,再過二十年除非有第二個地球,否則人類將難以生存。

「地球一旦受毀傷、大小三災頻傳,人類又何來財富與長壽?自愛、愛人、愛大地,地球才能養息,三者健康共生息,才能再造生機。」上人期待人人疼惜資源,從生活儉約做起,讓大地平安、人人平安。

「欲求生命延長,不如求慧命增長。」上人教眾心量寬大、心念單純,自信信人。「人人彼此互信、和睦相處,社會即能祥和。」


定心安住,精進無礙

「發心容易恆心難。心若不堅,就會懈怠、退失精進。」與清修士談話,上人教勉安住於修行團體規律的生活,心才能定。

「如以冰手摸熱水,初碰時會覺得燙手;慢慢深入,就會漸感溫暖。同理,無法克服剛接觸修行生活時的不適應感,道心即易退失。」

偈云:「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上人指出,法身即慧命,唯有死了過去心、雜念心,慧命才能成長,亦即「俗命不死,慧命不生」。

「法,就在生活裏,沒有深入現實生活,即無『法』可修。清修士雖未現出家相,但具備修行者崇高、純潔的形象,其心已出家——用出世精神,行入世志業。心出家而行在叢林,就要融入叢林生活作息;無法守住規律,遑論守得住心?」

上人表示,修行當穩定一念心、具足戒定慧,才能堅定方向不偏差。「『清修』即了無牽掛、心無障礙,精進修行。唯有專心一志,具足勇猛心、恆持的毅力,才能永續法脈。」


收視大愛,如居德境

為期三天的第五十一期靜思生活營,在花蓮靜思堂舉行圓緣,上人期許現場四百零二位海內外工商界人士,以「人間農夫」自許,在居住地「勤耘福田」。

子曰:「擇不處仁焉得知。」有智慧應選擇居住於有仁德者之處。上人亦教眾,生活環境相當重要,若與是非不分的人為鄰,清淨心很快就會被染污。

拜現今科技發達之賜,大愛台透過十二顆衛星傳送訊號,只要裝設小耳朵,大多數國家都收視得到。上人籲眾多多收看大愛台:「大愛台製作的新聞和節目,對收視者而言如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真人實事的大愛典範,讓人隨時可以『聽、看、學』。」

「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上人勉眾將愛的種子播撒出去。「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成為一顆善種子,結出無量希望果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