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有心無難事
◆10‧19《農九月‧十二》
【靜思小語】只要有心、誠懇發願、踏實付出,時間就能成就一切。
拔病苦,成就人醫典範
台中慈濟醫院醫療科座談,各科室展現節能減碳的巧思。上人肯定大家做到「創意節流」,且強調大地資源有限,「節流」比「開源」更重要。
醫師們深知要勸病患戒菸、戒檳榔、戒酒、戒賭,都很不簡單。然而全台灣有六萬七千多位受證的環保志工,上人表示,其中有些人過去菸酒、檳榔不離身,或沈迷賭博、對家庭不負責任;投入環保後,他們從付出中轉變不良習氣,學習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重拾家庭幸福,也減少社會問題。
「環保站不只是資源回收場,更是改善社會環境、引導大眾伸出雙手付出的教育道場,且如社區的『輕安居』,讓老者身心有寄託。」上人欣言,不少人投入環保後,見到許多尚完好的物品被丟棄,會自省自惕,生活節儉勤勞,改變過去愛逛街購物的習慣,身上穿的、用的,都是回收衣物。
「沒有人天生就會浪費、揮霍,只要創造一個環境引導他們,不好的習慣也能夠改變。所以做環保不只回收物資,最重要的是心靈環保;有心就不困難。」
上人提及在環保站聽聞一位志工分享,曾經遭遇嚴重車禍,附近大醫院醫師請家屬準備辦後事;著急的太太將他轉送大林慈院,經跨科室的用心搶救,撿回一命,故發願在環保站付出。
「在重病重傷、生命垂危之時,唯有醫療團隊能給予康復、健全的機會;假如醫療對於生命太草率,或是稍有閃失,會造成許多家庭的遺憾。」上人期許慈濟醫療真正做到尊重生命、搶救生命,也要守護生命。
「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痛;最苦的病就是『命不全活』——雖然有意識,但是身體無法活動,真是有苦難言。故望醫療團隊能謹慎地面對每一個生命。」
上人表示,創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都是為了守護生命、守護愛。「所愛的對象不只是天下人,且含納天下萬物。推行環保也是為了敬天愛地、疼惜萬物;需要人人恆持初心、用心投入。」
上人期許同仁能開闊心量,自愛愛人,戒、定、慧具足,成就人醫典範;人人「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師父就能安心。
做中學,開闊生命眼界
與台中慈院同仁溫馨座談,上人分享幾則環保站的見聞,以老菩薩們堅定的道心勉眾:「只要有心、誠懇發願,即能於分秒付出中累積、成就一切。」
一位醫師分享,引導貧困者做好事不困難,要帶動富有者付出卻大不容易。上人有感而言:「在環保站,看到不少志工帶病付出;但一般人身體健康時,卻不見得願意為人群、大地而付出。」
不少醫療同仁投入委員慈誠培訓;上人指出,培訓與否,差別在於眼界的開闊。
「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道眼前這杯水是甜的,但甜到什麼程度?要親自去喝才知道。慈濟有多好,即使常聽人談說,卻難體會。參加培訓,可以親身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眼界開闊了,就能心甘情願為人群、為大地付出;即使負擔加重,但生命將有豐富收穫。」
上人期勉同仁打開心門,投入慈濟宗門,如此工作再辛勞都很甘願,真正無「苦」而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