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8期
2010-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祝福快遞
  聞思修
  厝邊頭尾一起來
  草根菩提
  喜樂證言
  銀髮之愛
  天涯共此情‧台灣
  天涯共此情‧泰國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出版書訊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8期
  十六日 調伏欲望之心

 

◆10‧16《農九月‧初九》

【靜思小語】人的欲心,是世間最大污染源。

欲念勾牽,消福損德

環保志工在回收與整理資源的過程中,常可見許多沒有吃完的便當盒、沒有喝完的飲料罐……與幾位台南區志工談話,上人表示,與其無奈而消極地「你丟我撿」,不如積極向家家戶戶宣導「清淨在源頭」——惜福不浪費的同時,也要乾淨回收資源。

「環保不只是做資源回收,也是在培育『私德』——個人的品德。」上人請大家積極推動,讓勤儉惜福與乾淨回收資源的習慣,成為普遍的生活教育。

位在高鐵橋下的新化環保站,是七十四歲的黃萬春師兄無償借用,他和太太黃蘇秀鑾師姊齊心投入環保。圍著護腰的八十歲董錦雀阿嬤,在新化市區有一黃金店面,她把店面用來放置回收物,且為隔壁麵店洗碗三年,將所得全數捐給慈濟,天天跟老伴戴永成師兄牽手到環保站做分類。

上人欣言:「從環保志工身上,可以看到對人、對大地的『感恩、尊重、愛』;若鄰里社區人人彼此感恩、敬愛,社會即能幸福祥和。」

早期社會人們心存因果觀念,故能珍惜用物,點滴不浪費;上人慨嘆,現今工商社會鼓勵消費,許多人受物欲、享受引誘,揮霍無度,甚至刷信用卡借貸消費。

「只顧眼前的享樂而不慮後果,實是受欲念所牽。加上網路購物更方便更快速,隨著人們喜新厭舊之心,汰換用物也愈快速,製造大量垃圾……所以說,人的欲心,是世間最大污染源。」上人呼籲人人自我調伏欲心。

環保志工須戒除菸、酒、檳榔等惡習,才能受證。上人指出,菸酒、檳榔等物污染身體且有害環境;若能戒除,不只有益健康,亦助家庭和樂幸福。

勤儉生活,心行合軌

五十多坪的大橋環保站,是台南地區最小的環保站,志工發揮巧思,善用每一個空間——如棚架採伸縮方式,天晴時收起可多出空間做分類,雨天時拉開讓回收物不淋溼。

環保志工心寬念純,日日為護大地、愛人類付出心力,故上人誠摯稱大家為「菩薩」;並敦勉眾人:「來人間一趟,若只是吃飽睡、睡飽吃,貪求享受,只是『眾生』而非『人生』。人類比其他生物更有力量,能守護大地、保護萬物;若心能覺悟而無私付出,即『覺有情』,能造福人間,成就最有價值的人生。」

身在人間,就要懂得做人的規矩。上人言,若逾越常軌、胡作非為,不只人間失序,亦會對大地氣候造成負面影響。

「生活的規矩,首重勤儉——『勤』即是認真過生活,『儉』則知大地資源有限而以珍惜心使用,即便故障毀壞,也能回收使物歸源頭、再製新品。」

位於台南市高級住宅區的和緯環保站,由鄭啟聰師兄發心提供,志工每日將回收物整理潔淨、一年至少消毒兩次,已得到社區肯定。

上人讚許此站很有規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在福人群居之處設立環保站,日日為人群做典範、發揚環保人文,不只是環保場,更是『福報場』!」

人人心中都有一畝福田,若能善加耕耘,就能從一善種子衍生無量種子。上人敦勉:「期待大家把握有限人生,勤耕人心福田,與人互結善緣、增福修慧,這是生生世世的無形資糧。」

精進造福,富貴人生

舊時印刷技術不普遍,佛典流通不易,法師說法或是印經廣傳,皆為「弘法利生」的大功德。而今透過衛星科技,電視是弘揚善法的最佳工具之一,能立即將影音傳輸到全球各地;環保志工回收資源變賣所得,用以護持大愛台,實是護持弘法利生。

台南區環保二十感恩會上,上人言,所有環保志工都是大愛台的「老闆」,「老闆」要準時收看大愛台節目,從中得知天下事、從人間事相了解道理。

「現今全球天災人禍頻仍,印證佛陀所說——世間有形之物,皆須歷經成、住、壞、空;此娑婆世間也會因集聚眾生惡業,愈漸敗壞,從小三災而至大三災、從『壞劫』而至『空劫』。」

上人引述日前一則外電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因為碳污染和天然資源消耗過度,依照目前趨勢,到了二○三○年,恐怕得有第二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環保志工致力資源回收,將廢棄物拆解歸類,「物歸源頭」再製新物品,可降低對大地資源的抽取挖鑿與污染;上人感恩大家對後代子孫做出的貢獻。

「許多年長的志工仍精進發揮生命良能,每分鐘都在做地球的貴人、做人類的典範,以身作則引導人人珍惜資源、落實環保。」

上人叮嚀志工們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持續淨化人間,讓地球健康、大地資源不匱乏。「生活用物不虞匱乏、心靈也有豐富的資糧,就是真正的富貴人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