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心寬最富有
◆10‧12《農九月‧初五》
【靜思小語】富裕與否,和所得高低無關,心寬如天地,是最富有的人。
不惜艱苦,恆持菩薩行
時聞「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等語,卻又常見媒體報導民眾至百貨公司、大賣場排隊搶購的畫面,令上人感慨:「若自我詛咒經濟不佳、無法付出點滴行善,卻沈迷消費購物,實是社會危機。」
與高雄慈濟人談話,上人指出,能捨與否只是觀念而已;就像許多慈濟人長年力行儉樸生活,連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回收來的,卻能喜捨金錢與心力。「人生富裕與所得高低無關,心靈富有天地寬。」
許多志工投入環保志業長達一、二十年,在豔陽下忍受暑熱、在髒臭的回收物中專注分類,上人表示,這是真正的「苦修」,大家卻甘之如飴,排除萬難不惜苦,正是菩薩心行。
高雄市陳菊市長來訪,感恩慈濟推動環保不遺餘力。上人言:「『天氣』的異常,起於人心『脾氣』的變異,欲緩和異常的天氣,唯有調伏人心,敬天愛地。」
環保是現今天下一大事,慈濟環保志工不只做外在的環保,更強調先做好心靈環保。上人說明,現今全台有六萬七千多位已受證環保志工、四千五百多個環保點,即使回收價格低、甚至回收商不收的,志工仍秉持疼惜環境的愛,用心回收、仔細整理。
「台灣的環保志工如此密集,是世界僅見、台灣特有的『寶』;許多國際人士來台,會專程參訪慈濟環保站。因此可說慈濟環保志業,也在為台灣做親善外交。」
上人強調應喚起人人對環保的重視,無分地域、共同落實節能減碳,以緩和天地災難。
不輕微小,滴水聚成河
南屏環保站的志工們,搭起小小二十坪的淡綠色鐵皮屋做環保,還為芒果樹撐開屋頂,不影響其生長;如今大芒果樹形同炎夏的涼傘,為辛勤付出的志工們擋住豔陽;夏季結芒果時,亦供志工採收醃製芒果青。罹患小兒麻痹又駝背的吳秀玉師姊,和雙眼全盲的曲素岷師姊,相互扶持在此做環保。
相對於小而美的南屏環保站,距離不遠的重上環保站有一百多坪,此處做飾品的塑膠袋回收,整理分五個步驟,非常仔細,以最好的回收品質爭取高回收價。
別人丟棄的物品,來到志工手中都是「寶」,連一丁點都不放過;上人肯定大家不輕視微小。「每一分愛的力量都是如此點滴積累而來,一點一滴累積成功德海。現在的世界需要匯集每一個人的力量共同造福,眾福共聚,才能改善毀壞的環境。」
位於楠梓區的右昌環保教育站,是附近學校戶外教學的好去處。周蓬春從環保站設立就投入至今;李春鳳用摩托車加一拖車,在左營小巷內載回收物,一天跑好幾趟;八十八歲的黃桃老菩薩天天坐公車來,是從有環保站就開始做的元老。
上人開示,氣候異常,四大不調和,是受到人類污染所致。「唯有落實環保,才能緩和劇烈的氣候變化;為了後代子孫,台灣要努力做出環保典範,讓各國引以學習,使大地恢復健康。」
位在一片翠綠田園間的阿蓮鄉蓮華環保站有一千三百坪,由鄭利義師兄無償借用,環保站建築是運用九二一回收的大愛屋架設而成。上人在此開示,天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
「人心調和,生活勤儉不浪費、徹底做好資源回收,才能改善異常的天候;風調雨順,自能國泰民安。」
守志不移,讓物命輪迴
午間來到岡山園區,杉林大愛園區的鄉親們隆重穿著部落傳統服飾,唱著「普天三無」迎接上人。
上人感嘆,現在社會消費、浪費的風氣已經形成,製造大量垃圾;人人應當愛惜用物、減少消費,並且做好資源回收,才能減少四大不調的災難。
繞過農莊,走入鄉村小徑,路竹環保站就矗立在田中央。上人感恩蘇慶瑞師兄提供這片土地,成為社區裏老者、孩童的心靈樂園,更教育大眾共同付出力量保護地球。
轉至湖內鄉,三百多坪的湖內環保站已走過十三年歲月。吳錦對師姊表示,站旁一棵黑板樹在環保站剛興建時只有一隻手臂的高度,如今已高達三層樓;站內建築是志工們從鴨寮撿木條、四處撿鐵片,人人合力搭蓋而成。
走到清洗寶特瓶區,歐劉蓮花與王金英師姊和上人分享,回收雨水清洗瓶子,洗完的水還可以澆花、澆樹,一點也不浪費。上人心疼志工的手長時間泡水,提醒大家要戴手套保護好自己。
「來人間一趟,有的人空過人生、不行善事,徒然浪費世間物資,又污染大地。若是這樣的人占多數,地球資源會迅速消耗,終將枯竭。節流比開源更重要,要加緊做資源回收,使物命輪迴再生。」
微微細雨中來到彌陀環保站,吳莊金葉師姊母子的付出,讓自家土地成為菩薩聚集的福田;入口處運用廢棄船錨布置而成的花圃,期許人人學習船錨穩住船身的精神,堅定不移做環保。
環保站土地尋覓不易,此站前後搬了五次家,上人肯定志工們在「一站換過一站」的過程中,無論環境寬窄優劣,皆能定心做環保。「就如船錨穩定船身泊岸,相信大家仍能安住在此同耕福田,以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照顧大地平安、人人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