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用好心,做好事
◆10‧8《農九月‧初一》
【靜思小語】用好心、做好事,就是人間的貴人;有好事、有好人,成就社會的幸福。
富有愛,貴有智
位於九如鄉耆老村的九如環保站內,有一棵百年茄冬樹,樹蔭遮陽,和風送涼,炎夏中志工在此拆解回收物,甚至不需吹電扇;環保站內外都可發現資源再利用的巧思,被評為百分之八十綠建築,是名副其實的「環保」站。
高樹環保站原為養豬場,葉輝芳、許彩雲夫婦體認養豬不如讓大家共同在此造福,故無償出借,於二○○四年十一月啟用。因為年長志工日間要下田、中壯年志工要上班,此地以夜間環保為主。
「氣候順調,大地才能平安;欲使風調雨順,唯有人心和合。」上人先後對兩地環保志工開示,人心受欲望牽引,大肆開採大地資源而污染空氣、水源,不只作物受污染無法食用,甚至導致氣候劇烈變化而釀災。「感恩大家用心投入資源回收,在『做』中調心也護大地。」
來到大樹下的露天回收站——鹽埔環保站,兩百多坪土地是王能緣師姊與陳寶任師兄無償借用。兩人做環保非常認真,經常做到忘記吃飯,兒子陳志吉伉儷與妹妹等人也以行動支持,加入環保行列;此地淳厚的人情,從陳師兄一家人身上就可感受到。
上人感恩眾人以愛心疼惜物命。「來到環保站,不只能學做環保,也能學會『做好人』——用好心、做好事,就是人間的貴人;有好事、有好人,就能成就幸福的家庭。每一位志工都富有愛心,能夠教育、帶動其他人,就是有智慧、有『貴相』的人間菩薩!」
環保站是學做好人的道場,聯絡處也是菩薩們共修精進的道場。上人請慈濟人用愛經營菩薩道場,帶動村莊居民來此共修,做心靈的環保。「心靈的環保做好了,就能整理好周圍環境;領會到『做環保,沒煩惱』,就是福慧雙修。」
人丟福,我撿福
內埔環保站經過五次遷移,現址由古文香師兄發心借用,旁邊是小公園,綠意盎然、環境優美。上人來到此站,見志工運用輸送帶做分類,也有人在小葉欖仁樹下分類、拆解回收物。
「環保志工惜福勤儉,與現今社會強調消費、習於浪費的風氣形成強烈對比。」上人感慨早上看到新聞,許多人為了百貨公司的折扣活動,一大早就在門外大排長龍,等待百貨公司開門那刻,蜂擁而入搶購……
搶購來的特價品,真正都是「需要」的嗎?還是只因為欲望而想擁有,一旦喜愛之心消褪,就變成無用的垃圾?上人教示:「只要改善生活習慣,就不會製造大批垃圾與廚餘;人人能夠減少欲望、珍惜用物,就不會大量生產而消耗資源、造成污染。」
上人強調,環保需要大家一起動手做,「唯有人人動手、行道,才能保護好大地環境。」
在林邊環保站,十二位志工在烈陽下包頭巾蒙面,圍成同心圓用心整理寶特瓶,此起彼落的壓瓶聲甚是熱鬧。七十八歲的卓憲章師兄每天來回高雄、屏東,上午在佳冬環保站、下午在林邊環保站,帶領年輕後進拆解回收物。
上人讚歎卓師兄為傳承環保而奔波。「地方上有環保站,帶動大家付出愛心——愛人類、愛地球;做得歡喜,身心自然健康。人人志同道合、共聚付出,說好話、做好事,傳揚勤儉美德,就能營造出溫馨的社區氣氛。」
東港環保站原是養殖草蝦的魚塭,主人洪正雄加入慈濟後不再養魚蝦,填平魚塭作為環保站。環保站圍牆是回收一百多個廢棄彈簧床做成,另以舊鋼架蓋成一棟挑高鐵皮屋。
李慶佳師兄雖然行動不便,卻能克服障礙,手腳並用靈活地分類玻璃瓶。上人欣見大家熱心、有愛,期許不只自我力行環保,也要提倡勤儉美德,帶動鄰里共同為社會造福。
「有愛就不冷漠,人生就會幸福、社會就有希望。做資源回收是撿福——別人丟福,我們把福撿回來;回收別人眼中的廢棄物,再製成新品,如此疼惜資源,才能長久有福。」
獻真情,護大地
儘管天候轉為陰雨,上人繼續環保感恩行程,來到新園瓦窯環保站。
「一路行來,每個環保站特色不同,但共同的特色就是『愛』——是很赤誠、純真的愛。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這分無私大愛不只呵護地球,也造福人類。」
上人表示,台灣氣候舒適、物產豐饒,確實是寶島;但近年來氣候不調,常有淹水、土石流災情,人人應該提高警覺、戒慎虔誠落實環保。
「感恩大家不惜手腳,用心用力疼惜地球。做環保身體好、無煩惱,要邀請更多人共同來做;手做環保,心也要很虔誠,時時以感恩心祝福大地平安。」
「垃圾、垃圾,嘸通黑白倒,垃圾、垃圾,乎人真煩惱。鄉親、鄉親!大家逗陣來,大家相招做環保……」這首「人人做環保」慈濟歌曲,由於歌詞簡明活潑,九月開始潮州鎮公所垃圾車播放這首歌,希望帶動民眾響應環保。
上人對潮州環保站志工開示,感恩大家二十年來的付出,已在國際間彰顯台灣民眾保護地球的愛與善。「大家無畏勞累、回收物髒臭,不分年齡與社會地位,日日在環保站付出,是『放下身段、縮小自己』的修行真功夫;長期為大地、人類奉獻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