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有做有得
◆10‧7《農八月‧三十》
【靜思小語】力行環保,不掏空資源,造福子孫,是真功德。
道心堅固,淨佛國土
馬來西亞吉隆坡三十九歲的張瑋芳,去年九月發現罹患癌症,剛認識慈濟的她,以大愛電視「菩提心要」節目為心靈支柱,此次堅持返台參與精進研習營,發願奉獻大愛,用生命「跑」慈濟菩薩道。
如同《無量義經》言,即使船師身罹重病,只要有堅牢舟船即能度人;早會時間上人讚歎,有些志工身有病痛,仍積極在菩薩道上自度、度人,廣結善緣、增長慧命。
「海外志工懷著殷切求法之心,返台取經——學習如何走入人群、接引苦難眾生。即使路途遙遠,甚至在經濟上、行程上有諸多困難,他們仍堅定心志克服一切難關,回歸心靈故鄉。」
而台灣慈濟人即使營隊密集、工作繁忙,仍然「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已度」——已受證的慈濟人以甘願、歡喜的心,接引一群又一群「當度」的新發意菩薩,以及尚不了解慈濟的「未度」者,讓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居住地,就地接引「未度」者。
「『已度』、『當度』、『未度』環環相扣,讓大地遍生菩提林。」上人欣言,菩薩道場同心圓,即使距離遙遠、語言不同,但是人人具有相同一念心。「但願大家能堅固這一念心,『淨佛國土』——使地球成為人間淨土。」
以愛以善,疼惜大地
早會結束,上人啟程展開第二階段「環保感恩之旅」。
台東太麻里鄉有純淨山水、純樸人情,但近兩年屢受風災、水災重創;去年莫拉克風災後,太麻里溪出海口的農田、果園,迄今仍為砂土覆沒,景象蒼涼。
上人來到曙光環保站,太麻里鄉親熱情迎接。程正俊鄉長解說九月凡那比颱風來襲時,當地雨勢雖然不大,但太麻里溪上游的屏東山區大量降雨,使得出海口的臨時堤防再度潰堤,所幸大水漫淹處遠離村鎮,未釀大災。
與世界上許多洪水不退、或是災後難以復甦的國家相較,上人表示,身在台灣實有福,要心存感恩;亦期許純樸的太麻里地區,能夠成為富有人文的美好鄉鎮。
「知福要惜福,惜福還要再造福。在村里中要敦親睦鄰,相互提醒愛惜資源、節能減碳。除了做環保,也能在環保站進修、學習,提升人文素養,進而帶動地方善的風氣。」
車行南迴公路,從台東轉入屏東地區,來到枋寮環保站。此處土地是陳素雲師姊的父親陳順益師兄無償借用,父女倆一起投入環保志業。
十七年前枋寮環保站草創時期,志工們用腳踏車載回收物、露天做分類;直到前年四月,台北三重謝財榮師兄來到枋寮,心疼志工們於烈陽下無所遮蔭,發心蓋了一間三十坪的鐵皮屋。而附近加油站老闆娘,十年來發心免費為環保車加油。
「台灣有許多善心人、愛心人,不僅疼惜苦難人,也疼惜土地。」上人欣見此地好人、好事多,亦期許帶動更多人能惜福、重視環保。
「要讓代代子孫在這片大地安居,就要靠我們保護大地。莫恣意開墾、挖鑿而掏空資源;大家動手回收資源,還原再製新品,減少消耗地球資源,就是保護地球最有效的方法!」
用心造福,處處有福
屏東佳冬環保站從一九九六年至今,十五年共搬遷五次,五年前土地又要被收回時,長期駐站用心做分類的高齡志工忍不住哭了……
在佳冬環保站,上人聽聞此事亦表不捨,慰勉志工們:「那些地方經大家造福後,即成為福地,感恩大家不斷『造福地』!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隨處都能落實環保志業。」
每逢大雨、颱風,佳冬地區常淹水,尤其去年莫拉克颱風更釀成重災。舉目所見,當地許多農地栽植檳榔樹,無法涵養水分,也難以穩固土壤;而且農村型態已變,高樓漸增,以柏油、水泥覆地,雨水無法滲入大地、充實地下水源,亦隱含水資源危機。
上人期勉鄉親們,要從近年來的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中,體認環保的重要,莫讓土地一再受傷害。
「只要人人建立環保觀念且付諸行動,即能降低大地的毀傷,使氣候漸漸回歸正常;風調雨順,自然國泰民安。有做就有得,盡心盡力做環保,造福後代子孫,是真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