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7期
2013-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緬甸納吉斯風災五周年
  特別報導‧川震五周年
  人文教育‧花蓮
  醫海慈航
  蔬國人物誌
  人生練習題
  生命的禮物
  發現歡喜‧美國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慈大附中國中部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7期
  初發心是最好的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法水之間不能有空隙

「回來啦,有大活動嗎?」「沒啊,隔一陣沒回來就會想念……」往裏走才發現,活動可多了。光是看得見的就有清修士共修、《無量義經》妙音編輯研習會、臺中法親短期精進、上人早年講經錄音帶整理,後院的花椰菜加工就更不用提了。整個靜思精舍忙碌又興旺,就像慈濟世界的小縮影,每個角落都有法輪在自轉,彼此又如小齒輪般相互牽動,共同轉著中法輪、大法輪。

就拿清修士來說吧,他們是懷抱清淨心的修行者,以出家精神做入世志業,身心全然奉獻於慈濟宗門。對無家累的他們,上人的開示不啻為佛法精髓:「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糾葛不清,於迷中不斷迷下去;所謂開花結果,實是苦果相纏。好緣纏綿是苦,惡緣令彼此冷漠相待,亦是苦。唯有清淨光明的覺有情,才能真正拔苦予樂。」

天地違和,佛法是靈方妙藥;上人在四月十三日下午開示,當年印順導師只給了他「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他就一直做,直到四十七年後的今天還沒做完,但沒有一天不感恩,整個期間沒有一點空隙:「法就是要這樣『入』,要很密合,不能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有空氣。法如流水,不能有泡泡,不能有風;要心靜如水,動了、搖了,就會起波浪。」

千言萬語,都是一個「不可懈怠」。上人妙喻,血液中有空氣,氣泡在大腦中把血管堵塞,就可能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法水若是產生空隙,也可能導致慧命中風啊!


集體創作入經藏

感恩堂不時傳來陣陣掌聲與笑聲,來自全臺的妙音種子在慈悅師姊的指導下,正在進行「無量義經」妙音動作集體創作。所謂「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這兒可是有一百多位臭皮匠哩!

區塊、任務畫分為中、彰、雲、嘉的〈德行品〉,北、桃的〈十功德品〉,宜、花、東的〈說法品〉以及南、高、屏〈終曲〉。各小組集思廣益、開放討論,初版定案後還要請幾位老菩薩來比一比,看會不會太難。整部經典共修預定在周年慶後在社區推動。

這可真個好主意,師兄、師姊們紛紛表示,以往都是被動強記,這回參與編寫,會主動去了解經文,在準備過程之中就先被自己感動了,只因真正了解了經文的內涵。這三天跳脫框框、學習放空,從別人的分享體悟到更多法益,真是法喜滿滿!

「清修士也好,妙音種子也好,法都是平等的。這樣入經藏,用淺顯的演繹帶動,要帶人會比較方便。」上人開心地如數家珍,說辛巴威組了一艘法船,到時候,我們就會有黑珍珠串連起來的慈航。還有,美國的法船,女眾也能當舵手喔!

「臺灣啟動,全球啟動,我們以虔誠的心祈禱天下災難消弭,上達諸佛菩薩聽。天災人禍頻傳,人心易起煩惱,我們要把它安下來,讓大家平安度過。」

最重要的是,上人叮嚀,要長期練,不停歇,這樣就會扎實又流暢,臨時招呼也能組成隊伍。


這樣的輕安與自在

自力更生是靜思家風,廣受喜愛的乾燥食材就是精舍常住的心血結晶。近來花椰菜盛產,供過於求,常住師父體恤農民,進了幾萬公斤做菜乾,否則,未摘採的菜蔬就只能當肥料了。

大家把握時間投入製作,人人一把刷子一把刀,先把花椰菜碰傷變黑的部分去掉再剖開,發現菜蟲要輕輕刷開,不能傷到,然後連枝帶花切成薄片。一片片用心削出來的花椰菜,雪白鮮脆,說有多美就有多美。收集起來經過清洗、燙煮再烘乾,便能保持新鮮甜味、顧及食品衛生。

如此費工,卻是二十公斤新鮮花椰菜才能生產八百四十公克的菜乾,產值只有百分之四點二,可見有多珍貴了。烘好的成品可以直接吃,也可煮湯、香滷、清炒。常住師父說,削片過程落下的小花撿起來醃一醃,快火炒了配稀飯一級棒,剩下的菜心菜梗也有用。總之,任何部位都不能浪費。

四月十四日早上九點,聽到擴音機廣播「請有空的常住到挑菜區,幫忙搬高麗菜」,大家便從四面八方趕來幫忙卸貨,個個都搬得好歡喜。

想起昨天才踏進精舍後院,手中就被塞了一把琥珀色的零嘴,細碎鬆脆,好吃得像素鬆。原來是花椰菜乾包裝後的淘汰品;常住師父笑說,這是常住的福利,想買也買不到;邊說邊拉我去工作間,要買一包好的請我。

我說我要自己買,因為一包太少了。一陣開懷的「哈哈哈」;可愛的常住師父笑彎了腰:「我沒那麼多錢……」

我也不禁哈哈大笑,這樣的輕安與自在,叫人怎能不欽羨!


初發心是最好的

臺中法親回來精進七天,每天出坡、種菜、與常住同作息。四月十四日上午,上人審視、分享弟子們的成長,欣慰寫在臉上。

「凡夫看到的都是利益,師父看到的都是善緣。」師兄、師姊紛紛表達感受,跟著常住師父做工才赫然發現,法就在身邊,只是平日不覺。比如說,雜草就像習性,剛冒頭時不拔,等伸展到很遠,就是非常用力也難以拔除。而一般都會倒掉的洗米水、洗紫菜水,與其他東西加在一起竟能成為堆肥,利益蔬果成長。又比如,菜苗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否則長不大。而栽種時要用力按進土裏,根才會深,否則一陣風雨過後,菜就歪掉、折掉、趴掉了。

上人開示,我們菩薩大招生,最先要招呼的,就是自己內在的這尊菩薩:「有人問,如何能從無到有?師父的祕訣就是在初發心。我永遠保持在師公給我那六個字時的心情,常常自問:你做到沒?答案是:還沒!」

初發心是最好的,上人說,發願做慈濟的那念心就是最好、最單純、最耐久的。這念心顧不好,就如馬達的螺絲鬆了,必須不斷鎖緊才能繼續轉動,關鍵就在能否守志不動:「慧命是無窮盡的,百千萬劫就是從現在這一念開始。百千萬劫前的那一念延續到現在,我們現在要將它延續到未來。」

走筆自此,耳邊又響起他老人家鏗鏘有力的聲音:「每天要自問,我的初發心有沒有守住?有沒有做到?做不到的,來生來世繼續做!」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