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7期
2013-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緬甸納吉斯風災五周年
  特別報導‧川震五周年
  人文教育‧花蓮
  醫海慈航
  蔬國人物誌
  人生練習題
  生命的禮物
  發現歡喜‧美國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慈大附中國中部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7期
  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把握因緣,更要創造因緣

◆ 3‧24~25《農二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做對的事,不只要把握因緣,更要積極創造好因緣。

以愛互助,心靈富有

「慈濟一向不強調宗教色彩,卻深具宗教人文——每一位慈濟人都有中心信仰,以無私大愛的付出來表現。」與幾位志工談話,上人指出,慈濟以佛教為本,人人懷抱大愛、付出無所求。

「慈濟人文就是人道精神,此人道精神源於『宗教』精神——也就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也因此,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文化背景為何,只要因緣成熟,慈濟人文就能就地扎根。」

上人舉南非為例,袓魯族居民普遍貧窮,慈濟有因緣去幫助他們,也傳達愛的理念。「雖然無法改變整個大環境,讓他們的生活由貧轉富;但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心態,帶動他們相互疼惜、以愛互助,心靈愈益富有。」

本土志工不只在鄉里間照顧貧病者、孤兒,還跨國到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地帶動志工。上人讚歎:「他們甘願忍受長途車程顛簸,跨國關懷分享。即使行旅中一切從陋就簡、愛灑過程受人冷漠以對,他們仍甘之如飴,以開闊的心胸、誠懇的耐心、柔軟的態度溝通,讓人了解而接受,願意就近照顧貧病無助的鄉親。」

慈濟在莫三比克的因緣由蔡岱霖師姊牽起。蔡師姊從臺灣遠嫁到莫三比克,看到當地居民的窮困,即有助人的想法;去年返臺參與實業家生活營,發願做當地第一顆慈濟種子。歲末祝福時,蔡師姊偕夫婿迪諾及女兒來見上人;上人致勉,在此大時代要與天下人共同承擔天下事,廣招人間菩薩。

夫妻倆以此為志,今年初當地水患嚴重,迪諾師兄在臉書發起「團結活動」社團,募集人力、物力送往災區;在網路上造成熱烈回響,四方物資湧入,幾位網友更因此成為慈濟志工。

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凝聚力量,將四大志業就地穩立扎根。「只要有愛,就能付出;只要因緣成熟,就能將慈濟人文、愛的理念落實當地。」


身心奉獻,至死不移

在慈濟世界,每一天、每一秒都有人間菩薩以無私大愛付出,重重疊疊累積慈濟歷史。

二十五日早會,上人談述慈濟大學昨日舉行大體老師感恩追思會,師生們以至誠之心展現感恩、尊重、愛,向大體老師致敬,氣氛莊嚴肅穆。

此次圓滿遺願的十四位大體老師,有多位委員、慈誠。其中,金門李國銘師兄一生為人師表,從中學教室裏的英文老師,如今成為解剖檯上的無語良師,皆是盡其所能為教育而奉獻。

「他以教育為志業,自我期許要當一位良師,安住在少有人願意去的離島付出。他長年投入慈濟,每逢寒暑假必定回花蓮慈院擔任醫療志工;即使生病在慈院治療,仍穿起志工背心,騎著獨輪車演奏樂器娛樂病患。無論在教職或志業,皆是親和謙恭、平易近人,其人生的深度、溫暖度及待人處事的圓滿度,堪為典範。」

李師兄往生前一晚,雖然身體虛弱,仍笑著叮嚀太太楊秀珠快回金門做環保。上人讚歎:「面對生死,能夠如此灑脫、來去自如,真正是『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人生最後輕安無罣礙,就是修行。」

還有中區委員陳張秀貞師姊,上人形容她全身充滿慈濟細胞,慈濟的四大八法印,都有她的身影;而臺東陳勝豐師兄,亦是資深慈濟人……「慈濟能鋪展出平穩的四大志業道路,在國際間廣受肯定,是許多人的愛心所成就。每一位好弟子盡此生、此身,用心用愛、無私付出的菩薩行誼,實是難以道盡。」

上人期勉醫學生,在無語良師身上學習人體奧祕的同時,也要謹記這分無私大愛,將來以感恩、尊重、愛,為社會人群奉獻。


守護健康,守護幸福

蘇州慈濟志業園區暨慈濟健康促進中心,三月二十七日將舉行啟用及揭牌儀式。與李超群院長、游永春副院長談話,上人致勉,雖然起步艱辛,更需要把握因緣,扎穩基礎。「對的事、必須做的事,不只要把握因緣,還要積極創造好因緣,用心用力去推動。」

上人期許同仁們用最誠懇的心付出,在當地帶動守護健康、搶救生命的清流醫療。「醫師真誠疼愛、照顧好人人的身心健康,這分愛心就是慈悲。人人守護自身健康、擁有健康,就能擁有幸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