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以善為目標,以愛為方向

◆ 3‧21~22《農二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誠意最真、合心最善、簡單最美。
合和互協,傳美善
蘇州慈濟志業園區三月二十七日將舉行啟用典禮暨「慈濟健康促進中心」揭牌,當地志工及同仁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晨間透過網路視訊,向上人報告初步流程。
慈濟在大陸走過二十多年,終於在蘇州建立志業園區;二○一○年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蘇州志業園區掛牌,而今醫療志業也要在蘇州志業園區營運了。上人表示,這一路走來,都是秉持至誠的心。
「誠意最真、合心最善、簡單最美。即使典禮簡單,但是慈濟人的言行態度表達出誠意,合和互協展現出真、善、美形象,就能感動人。」
五百多位大陸各地慈濟人將會集蘇州參與各項工作,上人感恩大家挑起大任。「慈濟人以善為目標、以大愛為方向,無論來自何方,在蘇州都不是客人,人人都是主人,要合和互協、隨時隨處表達出善與愛,共同成就諸事。」
中文期刊部王慧萍師姊帶領洪淑芬、邱淑絹、凃心怡等同仁前來報告慈濟通史編輯進度。言談中,在座旁聽者提及,近日有人在網路上大量散播毀謗慈濟的不實訊息,是否應該一一澄清?
對此,上人感嘆,現今科技發達,資訊傳播快速,然而未必增長知識,有時反而助長無知——人云亦云、隨風起舞、是非不分。
「慈濟經常被責罵、被毀謗、被傷害;如何能和這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耗費時間呢?除了默默承擔,又能如何?因此,很希望文史部門用心編輯慈濟文史,『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使大眾明悉慈濟一路行來的精神理念,實無偏差。請大家用心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
心能知足,福有餘
「無論生活貧富,心若偏差,欲念、煩惱深重,心靈皆感痛苦。人心若能滿足,自然福有餘。」二十二日晨語時間,上人勉眾應自我警惕,莫因心不滿足,造作終生遺憾之事。
心如何能滿足?上人指出:「法入心、能知足,且要將自心受用的佛法再傳給他人,彼此鞭策、鼓勵,同行正確方向;人心滿足,就是世間之福。」
人心能夠啟發而無法征服;上人教眾,要用柔言軟語與人結好緣,讓人聽得進所說的話。「欲救拔眾生苦,就要『悲智雙運』,以悲心造福,運用智慧輔導人心。不只口頭上說法,還要身體力行,弭平人心不平衡所造成的人禍。」
南非本土志工多數有悲苦的人生經歷,但愛心受啟發後,就能發揮愛的能量,對素不相識的人付出;不僅就地發揮救助貧病良能,還跨國帶動史瓦濟蘭、莫三比克居民成為志工。
上人讚歎這群南非菩薩,人人皆是「貧中之富」,以行動落實「慈、悲、喜、捨」;證明了眾生平等、法性常住。
「願有多大,智慧、福德就有多大。她們心中有法、有豐富的愛。內心有愛,才能知足;有滿足的心,即使生活貧困也願盡力助人。如此真正是悲智雙運、福慧雙俱,得人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