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7期
2013-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緬甸納吉斯風災五周年
  特別報導‧川震五周年
  人文教育‧花蓮
  醫海慈航
  蔬國人物誌
  人生練習題
  生命的禮物
  發現歡喜‧美國
  人間問路
  草根菩提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慈大附中國中部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7期
  四日 不能少「我」一人

◆ 3‧4《農正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讓佛法「因為有我」而弘揚,讓慈濟「因為有我」而蓬勃。

聞法力行,利益眾生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佛陀以慈悲心教化眾生,引導眾生行菩薩道;佛弟子既發心承擔佛陀大願,除了修學慈悲平等心以造福人間,也要持續接引眾生,自行利他。

「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志為人間菩薩,也要不斷引法入心,且深入人群,付出而無所求。慈濟人有緣能於此生相會,且志同道合,須聯合彼此的佛心、菩薩志願,帶動大眾行善造福。」

眾生苦難偏多,有人貧窮困苦、有人突發意外災故,都需要及時救拔。「然更多的眾生是苦於內心的貪、瞋、癡、慢、疑——這五種心靈的病苦,需要菩薩以『法藥』醫治。」上人叮囑,平時用心吸收法理,也要把握機會對眾分享,帶動善的循環。

早會時間,上人勉眾培養「慈悲等觀」。「不只對人類慈悲、對大地萬物重視與珍惜,對於身邊的法親也要珍惜法緣;人人志同道合、付出愛心,就能產生行善造福的大力量,拓展慈悲大愛的能量。」


珍惜法緣,轉惡為善

與海外慈濟人談話,上人指出,在團體中無論遭遇何等人事問題,見聞不好的臉色或不好的言語,都要感恩以對。

「慈濟團體的特色,是走入人群、集合眾人之力同行菩薩道;因此慈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要彼此感恩。師父希望大家發心如初、信心堅定,放下身段與人人結好緣。法親之間合力把道場照顧好,讓人人都有發揮的空間,自度且能度人,才能真正對社會人群有幫助。」

上人教導,只要一個微笑、一聲真誠輕柔的呼喚,就能讓人感動,樂意常來共聚;讓人人來到會所有「回到家」的溫馨感,就能起歡喜心而持續投入。

「大家都愛慈濟、愛師父,有愛,就要能忍耐——要去適應人人的習性,修忍辱行,而非要求別人適應我們的習性。」

既然決心做慈濟,上人教導,面對人事諸事,要容忍,也要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我雖與人無爭、與事無爭,也與世無爭;但是該我要承擔的事、該做的事,就要去做。無論遭遇什麼批評,我都感恩。」

面對不同的意見,上人叮囑,要提起耐心溝通,將誤會解釋清楚、解開彼此心結,就能轉惡緣為善緣;而非放任不理,心結仍在、誤會愈深。

「團體中,即使一百個人中有九十九個人贊同,但是百分之一的反對聲音,也要想辦法溝通、平撫,否則小小的聲響也可能引發大效應。」

得聞佛法,還能共聚於慈濟行菩薩道,因緣實為殊勝。上人勉眾,無論遭遇什麼困難與挫折,都要以因果觀自我開解,平靜面對業力與業報,堅定信心續行菩薩道。

「過去與佛結緣,此生有因緣聞法、行道,就要用心為未來再鋪展因緣。否則人心不斷沈淪、身行不斷造業,生生世世隨業受報、輪迴而來,會愈來愈苦。」

佛法真理不生不滅,只要真理入心,則正法永存。上人勉眾開闊心胸、提起使命感廣招來眾,以法為伴,精進修行。「要讓佛法『因為有我』而弘揚於當地,讓慈濟『因為有我』而蓬勃發展。」

上人叮嚀,確定所走的路方向正確,就要好好地走。「走在前面的人,要記得回過頭多招呼。只要認同慈濟的精神理念,恆持發心立願,就能以真誠大愛不斷啟發別人的愛心善念,讓慈濟種子從一而生無量,形成愛的循環。」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