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的新體會
月到中秋分外明;若從月球望過來,地球像一顆浮在虛空中的琉璃珠,閃亮著水藍光芒,更是美麗!然而,太空攝影未必認識到廬山真面目,地表上其實已經多處千瘡百孔。
今年中秋節前夕,同往年一樣,有三百多位「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成員從各個國家歸來,齊聚花蓮共度佳節,分享心靈風光,和為搶救地球生靈所做的努力。今年四天的會期主題是「醫療與環保」。
醫療與環保有何關聯?以大林慈濟醫院為例,院方為珍惜資源,提倡儉約,特別立誓簽署「環保承諾書」,全院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手術室改用布質手術帽及鞋套,每月省下一千兩百頂手術帽及兩千四百雙拋棄式鞋套;而由總務室研發的洗腎減量設備,也有效地減少人工腎臟廢液的產生。這是環境的環保。
又如在菲律賓,人醫會在施醫施藥,予樂拔苦後,也影響受助者變成助人者。居住在馬尼拉的勞勃多先生今年六月接受了慈濟的免費眼科手術,重獲光明後,一掃消極頹廢的心態,開始參與慈濟志工服務,更以過來人經驗鼓勵其他病患,即使窮困之人也能為人群付出。這是心靈的環保。
國際慈濟人醫會自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已在全球十個國家成立五十七個據點,截至二○○六年底,有三十六個國家、逾九十四萬人次接受義診服務。醫病之餘,帶動心靈環保的例子不僅在菲律賓,在其他地區亦時有聽聞。
人醫會是跨國的合作,每一次的義診,醫護人員未必彼此認識,和病患也未必說同一種語言,卻能以大愛的情懷擁抱蒼生,泯除種種分別,以團隊和合的平等心醫治貧病患者,去其病苦。
人醫會志工在社會中或接近金字塔頂端的「贏者圈」,但更接近「福報圈」,屬有福之人。在富貴中難有機會體會人生之苦,參與義診,才能看到全球有二十六億人口,每日生活費用不足兩美元,若再受疾病襲擊是何等悽慘,也才能體會今日如何迫切需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國際志工精神。
全球環境警訊頻傳,戰爭、貧窮危機仍然嚴峻,「贏者圈」要盡量縮小,「福報圈」要盡量擴大,大愛無疆界,人人都可發揮一分力量,成為助人者。所以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行善造福,就能善業共聚少災難。讓貧窮受災者了解,自己並非一無所有,能力再小也能布施助人,能付出助人就是有福!」
我們賞月,更賞堪比光風霽月的無求付出,這是中秋佳節年年過的新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