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尋回來時路
◆8‧29《農七月‧十七》
【靜思小語】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這條讓我們實際去做、去走的道路,來自人人本具的佛心,是真正心靈的故鄉。
回歸心靈故鄉
《無量義經‧十功德品》中,大莊嚴菩薩問佛:「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佛陀回答:「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
上人於晨語時指出,從這段對話,可知《無量義經》教化眾生之法。「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這條讓我們實際去做、去走的道路,來自佛的宮宅,也就是人人的心裏。慈濟人常說『回歸心靈的故鄉』,真正的心靈故鄉就是人人內在的佛心。《無量義經》的道理是從佛心而來,也就是人人清淨的自心。」
「眾生本具佛心,只是『無始以來,迷失真心』;所以佛陀來人間示教說法,要讓人人這念迷心,回歸心靈的故鄉。我常叮嚀大家『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也是同樣的道理。」
上人再言,就如《無量義經》經文所示,這條道路本來就在人人心中,只是迷失真心,需要佛陀示教、菩薩接引行道。
「眾生習氣難改,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陀設八萬四千方便法門應眾生根機救拔。人間菩薩面對眾生各不相同的習氣,一定要用耐心應機逗教,引導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因緣難強求
初為人父,乃人生喜悅,然而無常瞬至,難以逆料。於知客室,上人藹言勸導一位因意外造成嬰兒夭折的年輕同仁,並說起一則故事——
有位阿嬤細心照顧體弱多病的孫子,變賣家中一切為其療病,卻一直不見起色。某日,阿嬤疲累睏去,夢中看到一頭拖著車的驢子,車上所載的東西十分熟悉;當她走近時,驢子竟側頭向她說,你還有五角沒還完。
當阿嬤醒轉,奄奄一息的孫子說,想要一面鏡子。阿嬤匆匆外出,恰好在門外遇到鄰居,熱心的鄰居幫忙買回後,孫子摸到鏡子,隨即閉眼往生了。當阿嬤欲還錢,鄰居告知買鏡花了五角,阿嬤恍然大悟——此乃「相欠債」,欠債還完孫子就走了。
「一切都是緣啊!緣分長短實勉強不得。事既已過,心就不要一直掛在昨天、前天種種,於事無補,徒生痛苦,使心受傷更重。」
年輕父親感恩兩百多位志業體同仁、志工助念關懷。上人慈勉:「或釵]為你做的事對人群有貢獻,所以孩子能重業輕受,沒有受到太多的苦痛折磨。要祝福孩子,相信孩子與慈濟人結緣已深,很快就會再來慈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