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不讓黑風破壞心靈
◆8‧19《農七月‧初七》
【靜思小語】
以感恩、懺悔的心取代抱怨、不甘心,業力黑風就不會在心地掀起狂風暴雨,造成傷害。
心靈也要防颱
晨語時間,上人以大自然的風雨比喻業力黑風造成心靈的狂風暴雨,「若能時時修心養性,為心靈做好『防颱措施』,即使業力現前風雨大作,也能減輕傷害;風暴過去,就能回復風和日麗。」
上人說,人生難免遭遇不如意事,要以感恩、懺悔的心取代抱怨、不甘心。「懺悔過去或現在所造的惡業,甘願受報,當業力黑風來襲,就不會對心地造成災害。」
「聖帕」颱風今日清晨進入福建,台灣已脫離暴風圈。此次全台有二十四萬多戶停電,災情尚稱輕微。上人慶幸而言:「時時刻刻戒慎虔誠,懂得自愛,就不會惹禍上身。感恩平安度過這波風雨,更要鞏固一念愛心,時時用愛造福。」
合眾善轉惡業
「我也是凡夫,亦有感受疲累之時;四十多年來努力淨化人心,成效似乎不彰……」上人感嘆。然而,想及目犍連尊者救母典故中,佛陀表示業力是自作自受,像須彌山一樣不可移動,唯有結合夏安居之後得道證悟的僧眾之德,方能救拔眾生超脫惡業之苦。「因此我疾呼『人間菩薩招生』,就是希望『合眾善,轉惡業』!」
上人強調,招募了發心的會員,不是一年收一次善款就好了。「要視如『化緣』——每個月、甚至每天和會員互動,結下深厚善緣。」
對於弟子,上人也有另一番感嘆:「跟自己不相識的苦難人,能不嫌其髒、病、臭,心甘情願地為對方清理傷口、梳洗身體、協助送醫、整理居家等等,且做得很歡喜;偏偏與周遭共事者勢如水火、互不相讓……」
上人嘆言,既然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何還要在人我之間斤斤計較?「能愛別人卻無法自愛、將自己的心照顧好,總是與人計較、自尋煩惱,其實是『人不傷己,己自傷』,讓師父很擔心!」
「社會為什麼亂?就是亂在無明,自我不檢點,總是指責他人有錯。掀起是非,不只讓團體不平靜,自己的心靈也不平靜,日久心理產生病態,會釀成黑風——心地颱風!」
眾生共業,上人勉示人人要有好心、好念。「要共善業,不要共惡業而同受苦報。引導人人發善心、做好事,社會才能祥和少災難!」
「清」淨「修」行之「士」
討論精舍設立「清修士」制度時,上人說明,清修士也是修行人,雖沒有現出家相,但是心與出家人相同。
「『清』就是清淨之意,『修』即是向內修心。清修士雖是在家居士,然無家庭牽絆、沒有男女情欲,身心清淨,如同菩薩大士。」
在家眾達到僧眾的品格,且得到認可,在以往日本佛教的制度稱為「僧正」。上人說,清淨的心,就是出家心。
「內修也要外行,加強內心的品德,於行儀中展現。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此三項具足,就已經內修到僧位的階段了。」
上人言,清修士在靜思法脈之中,在眾生有苦難時走入眾生群中拔苦予樂,之後回歸精舍;有心修行者可以從「清修士」不斷磨練自己,進階到「清修師」,再精進成為「清修大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