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互映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何謂人文】
第十一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於二○○九年十月一日至四日舉行,主題為「落實人本醫療,善盡生命良能」。對來自十九個國家地區、三百多位學員而言,在扎實的課程之外,最深刻的體驗應該就是慈濟人文了。
第一次參加活動的人,在還沒明白「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的意義時,就已被親切祥和的氛圍籠罩了。從一踏上台灣土地,處處可見溫暖友善的臉孔、時時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從素淨的寮房、香暖的被枕、可口的三餐,乃至於流暢的作息,環環相扣的效能,都是來自於志工的奉獻。
就拿「人文真善美志工」及慈濟醫院公傳團隊來說吧,除了每天出版一本五、六十頁文圖並茂的中英文快報,鉅細靡遺報導活動、介紹醫師外,還要建立檔案、製作影片以及架構「e生無量」慈濟學習網站。
什麼是「人文」?台灣慈濟人抱著迎接家人歸來的心情,歡喜甘願投入盛會,四百多位學員有六百多個人陪伴,彼此有著共同的志願方向,合作無間。上人說,這就是慈濟人文。
十月四日早晨,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與主持此次年會籌畫的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領著學員們去用早齋,兩人抓緊時間,邊走邊討論事情。林執行長在當天稍後的「尊重生命,人本醫療」演講中提到,在慈濟要有十八般武藝,以他自己而言,除了種菜、賣菜、種稻、割稻,還募款、打鼓、演音樂手語劇;此外,「天生我材必有用」,身材高人一等的他,替照顧戶打掃房子時,天花板也由他負責。
「人文不是用嘴巴說的,是做出來的!」他說。
【寧靜革命】
十月三日清晨六點四十分,全體學員參與大體老師模擬手術課程的送靈儀式,肅穆的行列從慈濟大學大捨堂延伸到校園外的大馬路。大家注目經過身前的靈柩,對著遺照再一次致上最敬禮。
每個人都免不了一死,但無語良師們死後仍能淋漓盡致地為人類作貢獻,並受到如此榮耀的感懷,真是值得了!
下午在靜思堂舉行「永恆的感恩」音樂會,舞台背景最先出現的是大宇宙的星空、地球。上人開示談到自己的心境:「天空軌道在公轉,地球在自轉,一轉就轉到了天蓋之下、地載之上的各種人生。影片上所看到的,哪個不是師父的好弟子?他們都曾走入我的生命,盡心盡力協助我成就慈濟志業;到了生命最後,還將無用軀體化為大用。我不捨,但我知道人生的自然法則,要跳脫生命的迷思,能用的趕快用;用得好,用得如禮如法,就是發揮生命的價值。」
大體捐贈在全世界都是很難推動的事,但慈濟卻做到了。一位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的學員感歎,慈大對病人家屬的心靈照顧、對學生的培育與教導都做得非常好,人文教育設計得精美、尊嚴又燦爛!
記得當時大家與上人在會客室聊天,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特別提到,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指出,慈濟人正在一點一滴地進行寧靜革命,不僅在觀念、人文,也在醫療的技術與方法上。
難怪上人會說制式教育不夠,一定要有人文:「革命也需要點點滴滴的愛,從人人的內心作徹底的觀念糾正!」
【明月互映】
十月三日,大家用過豐盛的晚餐後,聚在感恩堂共度中秋晚會。慈濟小學、中學、大學及技術學院的孩子們用心用愛迎接海外回來的長輩,以歌唱、舞蹈、武術表演等節目來表達感恩與敬意,看得大人們笑逐顏開、頻頻鼓掌。
最讓大家開懷的,就是在花蓮慈濟醫院護理同仁的帶動下,手拉著手隨著「海洋之歌」歡暢起舞。活潑熱情的場面,讓一位學員很可愛地表示:「原來慈濟人也是平常人!」
上人雖然不在現場,卻也透過連線與大家同樂。看到大家的純真與歡喜,隔天開示時表示,雖然因為天氣因素,月亮難現,但大家都欣賞到了彼此心靈的明月。
「『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是,水如果不清,也照不了月。來到這裏,大家心淨如水,反觀自性的月亮,可知它是永遠燦爛明亮的。」
回想這些天來學員們的心得分享,很容易發現他們內心的明月互映。平常不流淚的,這幾天流得特別多。同樣是看診,參加義診卻特別快樂,因為付出無所求。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薩爾瓦多男醫師與一位馬來西亞女醫師的心聲。
「我一輩子都在尋找服務的機會,但覺得好孤單。現在,我終於找到了同伴,也找到慧命的方向。參與慈濟人醫會,向這麼多好醫師學習,就是我往上提升的力量。」
「這幾天最大的感受就是有淚也有喜。流淚是因為感動,喜悅是因為找到了可以付出的地方,找到了上人。上人打開我的心,放入大愛與慈悲。以後使用聽診器時,我聽到的將不只是心跳,還有病人的痛苦。」
【從「人」開始】
「有很多話要說,但是時間來不及。有的人聽不懂華語,但大家可以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得很清楚。」
圓緣典禮於四日中午圓滿,美國與大陸學員離開花蓮的車班較晚,多了一段與上人座談的時間。針對不少學員都說好醫師難找,上人表示,當初在花蓮建立醫院,有人說好醫師不會來,他老人家卻認為,是有名的醫師不會來,會來的都是好醫師;而每位好醫師都能起帶動性,這叫作「有志一同」。
「醫院要如何能如磐石般守護生命、守護愛?這都是要從『人』開始。只要經濟好,再豪華的醫院都可以蓋得出來、最尖端的醫療設備都能辦到。困難的是人才,打從心底把愛啟發出來,人人都能夠是仁醫。」
大陸福建福鼎市醫院林琛副院長曾提到,院裏同仁長期受慈濟人文薰陶,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大家不計較。上人便以該醫院前院長紀元忠為例,他與大醫王們下鄉義診,汽車半路故障,他也下去推車。
「充分的愛就像潤滑油,馬達雖然故障,但是車輪有潤滑油,大家一起推,就能把車子推到平坦的路上。 」
上人指出,慈濟有很多醫師為了病人,有時一忙就是三十幾個鐘頭。在他們心中,不論病人有沒有錢,與他們有關的只是生命。這就是慈濟愛的醫療。慈濟的資深醫師與老師們無私地傳承,以身作則尊重大體老師,就是要給準醫師們最好的教育。
「在一個已經不能言語、沒有呼吸的軀體上,能提起那分尊重與感恩,將來走入臨床,自然而然就會感恩與尊重病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