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5期
2009-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莫拉克風災重建】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第十一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
  曾老師的真心話
  人文教育
  發現歡喜
  喜樂證言‧馬來西亞
  厝編頭尾一起來‧高雄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九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5期
  戒慎創造平安

十月初,台灣在芭瑪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下,宜蘭及花蓮、台東遭受豪大雨侵襲,所幸莫拉克風災殷鑑不遠,列入警戒區域的數千名居民及早撤離;可見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

宜蘭在一週內兩度降下超大豪雨,幾乎所有鄉鎮都傳淹水災情,山區附近甚至發生土石流。令人慶幸的是,全縣無人傷亡,大部分地區的淹水也在短時間內消退。

依氣象局的觀測報告,宜蘭承受的超大豪雨量,不亞於「八八水災」時。但因為縣府與縣民自八○年代以來,即堅守永續發展原則,嚴禁濫墾濫伐山坡地,使山林獲得近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終能發揮保持水土、守護生命的力量。這說明了節制貪欲、停止不當的開發破壞,能讓大自然發揮本身的生命力,平衡生態。

宜蘭因前人遠見保住了山林,使後人平安避過災難。然而放眼全球,人們保護生存環境的努力,依舊遠遠不及地球崩壞的速度。全球暖化造成海水溫度升高,已使颱風變得更強、更難以捉摸;而科學家也擔心,極地冰山及高地冰河融解,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改變地殼承受的壓力,增加地震的風險。

從八月初台灣莫拉克風災,到九月下旬菲律賓凱莎娜與芭瑪風災、印尼巴東及南太平洋的大地震,短短一個多月發生一連串災情,說明了「災難常態化」已成為現實;身為亞太「地震颱風之島」的台灣,更不能掉以輕心。

對此,證嚴上人慈示大眾要戒慎虔誠,當業力、災難現前時,要起懺悔心,停止傷害大地之母,才不會引發更多的災難;面對災難,須群眾協力,幫助受災的鄉親。戒慎也要用在人際之間,唯有人與人之間以禮相待、互愛和敬,才能用智慧創造永續的平安。

此次遭受風災嚴重襲擊的菲律賓,慈濟人透過「以工代賑」方式,鼓勵受災民眾清理自己的家園;許多人後來也捐出一日所得、做一天志工。這種自救救他的善行,值得多加推廣,接引更多人用愛鋪路、共聚善念,以祥和之氣重建滿目瘡痍的家園。

在災難常態化的今日,我們的生命課題已不只是自保,更要保護我們依存的地球。唯有落實敬天愛地、節能減碳的生活,我們才能真正免於恐懼,也為後代子孫創造平安的生存環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