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書軒兒童館 孩子們流連忘返的夢想國度
◎撰文‧凃心怡 攝影‧蕭耀華
全球唯一的靜思書軒兒童館,在高雄;
書香、咖啡香及人文香之中,
還有一分童稚的閱讀歡笑聲。
每天清晨,趕在書軒開店前,
孩子們引頸等候,
找一個小小座位、捧一本可愛童書,
準備跌入無國界的夢想王國……
午後四、五點,陽光不再炙熱,高雄靜思書軒戶外木板區座位,一位難求;朋友聚會、業務員談公事,也有媽媽從學校接到放學的孩子,過來享受一杯咖啡的悠閒時光。
這座書軒,不僅賣書、賣咖啡,還擁有全球書軒唯一一座兒童館,豐富的典藏童書,經過設計、高度適中的桌椅,讓好動的孩子一到這裏就被吸引住。
每天上午八點半書軒營業時間未到,就有許多孩子在門外引領期盼,因此書軒人員常在八點鐘不到就先開門,讓這群孩子進來閱讀。「高雄靜思堂附設有大愛幼兒園,有位幼兒園小朋友每天清晨六點就自動起床,問她為何早起?她說,想先來看書。」
下課時間,更有許多家長牽著孩子來這度過午後時光。一位家長笑說,因為有了兒童館,孫女下課後在這裏流連忘返,讓她經常趕不及回家做晚餐。
●
閱讀,不僅讓活力充沛的孩子安安靜靜坐下來,書中的知識也讓他們成長。
「一個小朋友拉著阿嬤到書軒,指著環保餐具說:出門要帶環保袋跟環保餐具,因為地球媽媽生病了,她在發燒!」靜思書軒南區副區長鄭宜華談到這幅孫子教導阿嬤的畫面,令人莞爾。她說,閱讀習慣應該從小培養,才能呵護一顆顆小樹苗,朝正確方向筆直成長。
目前全球共有三十九家靜思書軒,占地一百六十五坪的高雄靜思書軒,是規模最大的。
「其實每間書軒都希望能規畫兒童館,但礙於場地限制而無法成立。」鄭宜華說:「高雄靜思書軒位於占地廣闊的靜思堂內,才能讓我們成就這個好因緣!」
悠然靜思,人文德香
陳孟涵第一次走進書軒,是在小兒子恩恩出生第四十天的時候,當時她剛離婚、獨自扶養兩個孩子,陷入憂鬱低潮,常湧起自殺念頭。
「恩恩在我肚子裏的每一天,我都跟他說:『你可不可以不要當媽咪的小孩?』」她不只一次差點流掉恩恩,更在一次跌倒中早產,幸好孩子很健康。
當時,高雄靜思堂甫落成,陳孟涵在阿姨的邀約下,抱著恩恩前來參加歲末祝福。喜歡閱讀的她,被書軒的氣氛給吸引,隨手拿起書本翻閱。「書中字字句句都傳來正面能量,後來才知道那是《靜思語》。」
靜思書軒所陳列大量具有正面能量的書籍,讓她跌入閱讀的喜悅中;而慈濟志工與書軒同仁的關愛,也點滴築起她對生命的自信。
每次來到書軒,她的心情有人可以傾訴、孩子也有人幫忙照顧,就好像回家一樣放鬆。「恩恩最喜歡跑到書軒旁的大愛台新聞部,那裏男生多,都會抱他、陪他玩。」
一出生就缺乏父愛的小兒子在這裏得到慰藉,而從小就經歷父母離異痛苦的大兒子,也在這裏重新尋回童真笑容。
「大兒子是我們夫妻離異的最大受害者。從他懂事到現在,接觸到的幾乎都是負面環境,因此讓他產生早熟情緒。」就讀國小四年級的大兒子,對人冷漠、對事消極,心中充滿怨恨。
她在志工鼓勵下,帶著孩子參加書軒舉辦的「小小講堂」活動。每週一堂課、每月一個品德教育主題課程,由教聯會老師與大愛媽媽攜手合作,以歌曲、說故事等團康活動帶動,讓孩子多元學習,也加深親子互動。
每次上課前,大兒子高興期待的神情,都讓陳孟涵感動到想流淚。「他的眼神由專注取代害怕,在這裏找到快樂的能源,以及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陽光笑容。」
兩年來,陳孟涵在書軒度過人生低潮。她記得一位志工說過:「甘願還打八折,不甘願就要加利息。」這句話讓她打消自殺念頭,決定不再逃避。
書軒濃濃的情感,讓她把這裏當成第二個家,無論工作再忙,每週都會固定抽出一天下午來會會大家。「只要有事情不能來,就覺得很難過,好像被人限制不能『回家』。」
人生藏經,心靈補給
「同仁在書軒工作不僅是補貨、收銀、煮咖啡,還必須讓書軒成為溫暖人心的殿堂。」鄭宜華認為,書軒不僅提供好書跟舒適環境,還是一個心靈道場。
書軒每月舉辦兩次免費的「心靈講座」,邀請慈濟志工和社會人士分享親子、勵志等親身經歷和故事,經常座無虛席,還得提前預約才能入場聆聽。
一位蔡先生聽了慈濟志工洪武正與陳麗秀夫婦分享從「迷」轉「悟」的人生,深獲感動。「從今天起要開始振作,第一件事就是把車上的香菸跟檳榔丟掉。」
洪武正夫婦同時分享夫妻從打打鬧鬧到相敬相愛的相處之道,一位聽眾想到自己失和的父母,竟難過得哭了。陳麗秀得知她的狀況,像媽媽一樣輕輕安撫著她,後來這位聽眾成為書軒常客,認為這是一個能療傷的地方。
「我們都把這裏當成是自家客廳。」每月兩次的「心靈講座」,李柏熙和歐于菁夫婦再忙也不缺席,「聽一場演講比看一本書還要快!不但能吸收知識,印象也深刻。」他們常根據不同的演講主題,邀請朋友聆聽。「像這次的主題是親子關係,我就約一位兒子正值叛逆期的朋友來聽。」歐于菁說。
這對夫婦很愛喝咖啡,曾走訪高雄市大小咖啡廳,甚至喝到台南;但他們說,從沒見過像靜思書軒這樣的咖啡廳,「不但賣咖啡,也賣書;特別是別緻溫馨的建築設計很吸引人,走進來覺得內心很平靜。」平日無論是招待親友、洽談業務,他們都喜歡在這裏進行。
奉獻專長,善緣匯聚
兩年前書軒成立時,前來參加活動的八成都是慈濟人;如今,好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參加者近七成都是一般會眾。
靜思書軒南區副區長鄭宜華說:「上人期待書軒能成為社區客廳,因此我常跟同仁分享:對於任何一位客人,都要用親切誠懇的態度招待他們,就像邀請親朋好友到家中作客一樣。」
高雄靜思書軒規模廣大,但門市人員僅有五位。「感恩志工奉獻,目前支援的志工就有一百多位。」鄭宜華說,「福田志工」協助打理外場環境;廚房內也能看見經過培訓的志工,在沖泡一杯杯香郁濃溢的咖啡。
週六午後,悅耳的鋼琴旋律吸引許多人走進來。「音樂志工」卓玉芳今年十九歲,雖然患有自閉症,但與生俱來的音樂長才,卻讓她的世界更寬廣。
母親李燕綢表示,自閉症患者不與外界溝通,也不在意周圍發生的事,他們的世界很單純,卻也很孤單。
然而,音樂卻牽起卓玉芳與外界的連結。「聽過的旋律,她馬上就能在琴鍵上原音重現;她喜歡演奏,第一次上台表演,彈完了還不想下來,是我拉她下來的。」
多年前,李燕綢帶著女兒到花蓮拜訪大嫂,在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的大嫂,知道卓玉芳彈得一手好琴,徵求院方同意,讓她在醫院大廳演奏。
玉芳的演奏令人驚豔。李燕綢說:「當時我覺得很開心,雖然她不擅與人互動,但她會彈琴,可以用音樂與人結緣。」
返回高雄後,她們來到靜思書軒,繼續用音樂代替語言,與人結善緣。李燕綢感謝書軒提供場地與機會,讓玉芳有了表演舞台;鄭宜華感謝玉芳為書軒帶來悠揚琴聲,也讓塵封許久的鋼琴重新啟動。
書軒角落的鋼琴,是一位慈濟志工往生後,子女買來送給書軒,希望將母親生前留下的一點點資產,化為音樂跟大眾結緣。
獲贈鋼琴一年多來,因為卓玉芳,這部琴才得以啟用。鄭宜華笑說:「因緣不可思議,總是一個連著一個。」
散發溫暖,散播歡喜
大學畢業後,鄭宜華曾到北部的靜思書軒當半個月志工。那間門市設在飯店裏,曾有一位外國客人來台出差期間,每天下樓都會接受到書軒同仁的親切問候,讓他整天滿載好心情,因此在離開前,特地致上親筆信函感謝。
這件事讓鄭宜華堅定地想留在書軒工作,「因為在這裏,我可以藉由提供親切的服務,帶給別人快樂。而且,這裏的每一本書,都是好書。」
靜思書軒所販賣的書籍,除了靜思人文出版,也廣納不同領域與出版社的圖書。這些外版書經由出版社推薦,還要通過專家教授審核,再經過一關關篩選,才能放在架上販售閱讀。「許多父母都說,很放心讓孩子在這裏自由選讀。」
曾有位男士因為經商失敗,準備搶劫銀行,在等待的同時,看到一輛摩托車上放著一本《靜思語》,隨手一翻:「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即刻打消搶劫念頭。
鄭宜華引用這個例子表示,一句話能影響一個人。「然而,也曾有殺人犯與被害人並無過節,只是因為看到一本漫畫,說殺人可以『過運』,於是犯下錯事……」兩件事對比,她心中充滿感恩。
「在書軒,你所打開的每一本書、每一句話,都是好話!」鄭宜華說,書軒不但充滿書香氣息,道氣也很豐足;這分美好氛圍,讓雄偉的高雄靜思堂,像一道寬闊的臂膀,溫暖地擁著人們,讓來此的人就像是回到另一個家,在此找回寧靜、豐富的心靈。
高雄靜思書軒歡迎您
心靈講座:
11/13 晚間7:30~9:30 凡塵中的不平凡 主講/紀靜暘
11/27 晚間7:30~9:30 蘭心飄芳 主講/邱蘭芳、陳夙雰
小小講堂:
每月第四週週六,上午 9:00~11:00,四個月一期,欲報名者請洽高雄靜思書軒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河堤南路50號 電話:(07)3987667
|